葡萄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好治疗
葡萄胎病因包括营养因素(饮食缺乏维生素A等及叶酸不足)、染色体异常(完全性多二倍体父系来源,部分性多三倍体)、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不健全或衰退致激素失衡,hCG异常刺激滋养细胞增生);治疗有清宫术(确诊及时行,刮出物送病理,年龄大等无生育要求恶变倾向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预防性化疗(具高危因素随访困难者,选单药化疗1疗程)、子宫切除术(年龄大无生育要求者,术前评估身体状况)。
一、葡萄胎的病因
1.营养因素:
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及其前体胡萝卜素和动物脂肪是诱发葡萄胎的高危因素。经研究发现,在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饮食的地区,葡萄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例如一些长期以大米、蔬菜为主食,缺乏肉类、奶制品等富含维生素A和动物脂肪食物摄入的地区,葡萄胎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孕妇血清中的叶酸活力降低,且饮食中叶酸含量不足也与葡萄胎的发生有关。叶酸缺乏会影响DNA的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可能导致滋养细胞的异常增生,从而引发葡萄胎。
2.染色体异常:
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多数为二倍体,均来自父系,常见核型是46,XX,是由一个细胞核基因物质缺失或失活的空卵与一个单倍体精子(23,X)受精,然后精子的染色体复制而成。部分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多数为三倍体,最常见的核型是69,XXY,是由一正常单倍体卵子(23,X)和两个正常单倍体精子(23,X)受精,或由一正常单倍体精子(23,X)和一个减数分裂失败的双倍体卵子(46,XX)受精而成。染色体的异常改变破坏了正常的胚胎发育程序,使得滋养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葡萄胎。
3.内分泌失调:
卵巢功能不健全或已衰退的女性,其体内的激素水平失衡,尤其是雌激素水平过低时,不利于滋养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分化,可能增加葡萄胎的发生风险。例如,年龄大于40岁的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相对不足,葡萄胎的发生率比年轻女性高。而年龄小于20岁的女性,其内分泌系统尚不稳定,也存在葡萄胎发病风险相对较高的情况。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异常也是重要因素。正常妊娠时,hCG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升高,而葡萄胎患者血清中的hC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同期水平,且持续不降或持续上升。异常升高的hCG不能维持正常的妊娠过程,反而刺激滋养细胞过度增生形成葡萄胎。
二、葡萄胎的治疗
1.清宫术:
一经确诊葡萄胎,应及时行清宫术。清宫术是葡萄胎的主要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吸刮术。由于葡萄胎子宫大而软,清宫时出血较多,也易穿孔,所以手术应在手术室中进行,在输液、备血条件下,选用大号吸管吸引,待子宫缩小后再慎重刮宫。清宫术后需要将刮出物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且有恶变倾向的葡萄胎患者,也可考虑直接行子宫切除术,但这是相对较后的治疗选择。
2.预防性化疗: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且随访困难的葡萄胎患者可考虑预防性化疗。高危因素包括:hCG>100000U/L;子宫明显大于相应孕周;卵巢黄素化囊肿直径>6cm;年龄>40岁;重复葡萄胎等。预防性化疗一般选用单药化疗,如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或放线菌素-D等,化疗只需1个疗程即可。
3.子宫切除术:
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葡萄胎患者。因为年龄超过40岁的葡萄胎患者发生恶变的几率相对较高,子宫切除术可以去除可能发生恶变的组织来源,但手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排除手术禁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