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为什么会导致心脏病
牙周炎与心脏病存在关联机制,包括炎症因子播散致血管内皮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细菌直接侵袭引发心内膜炎症等;不同人群受影响情况不同,中老年人群要注重口腔卫生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谨慎,年轻人群要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预防;预防与干预措施包括口腔卫生维护(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定期口腔检查和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戒烟限酒)
一、牙周炎与心脏病的关联机制
(一)炎症因子的播散
牙周炎是由牙龈卟啉单胞菌等致病菌引发的牙龈炎症性疾病,这些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和炎症介质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例如,研究发现牙周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这些炎症因子可随着血流到达心脏部位。炎症因子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影响血管的正常舒张和收缩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二)细菌直接侵袭
一些牙周致病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直接到达心脏,例如在患有牙周炎的患者中,可在其心脏瓣膜部位检测到与牙周炎相关的致病菌。这些细菌会在心脏瓣膜上定植,引起心内膜炎症,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心脏疾病。
二、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中老年人群
中老年人群本身血管弹性逐渐下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患有牙周炎的中老年人群,牙周炎引发的炎症因子播散和细菌侵袭更容易加重心血管系统的病变。中老年人群应更加注重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治疗,以降低牙周炎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同时,中老年人群本身如果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在治疗牙周炎时需要更加谨慎,避免在牙周治疗过程中因炎症反应等因素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加重。
(二)年轻人群
年轻人群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吸烟、酗酒、口腔卫生不佳等,更容易患上牙周炎。虽然年轻人群心血管系统相对较为健康,但长期的牙周炎炎症状态也可能逐渐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潜在的损害。年轻人群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定期进行口腔保健,从年轻时就预防牙周炎,从而降低未来患心脏病的风险。
三、预防与干预措施
(一)口腔卫生维护
正确刷牙:每天至少早晚各刷牙一次,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牙齿的每个面都能得到清洁,有效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减少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对于儿童,家长应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
使用牙线和间隙刷:对于牙齿间隙较大的人群,使用牙线或间隙刷可以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预防牙周炎。特别是在餐后及时使用牙线清理牙缝非常重要。
(二)定期口腔检查和治疗
定期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牙。如果已经患有牙周炎,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治疗,如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控制牙周炎症,减少炎症因子和致病菌进入血液循环的机会,从而降低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三)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等,有助于维持牙周组织的健康。同时,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降低龋齿和牙周炎的发生风险。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牙周炎的炎症程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应戒烟。过量饮酒也会对口腔健康和心血管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应适量饮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