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不同年龄有不同重点)和作息;病因治疗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采用四联疗法且注意人群差异;药物治疗有胃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剂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各自不同的治疗注意事项。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饮食调整重点不同。儿童需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冷、过热、过酸、过甜的食物,例如过辣的火锅、过酸的柠檬汁等,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症状;成年人应规律进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减少咖啡、浓茶的摄入,因为咖啡中的咖啡因和浓茶中的茶多酚可能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和胃酸分泌。有吸烟饮酒史的患者,需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长期吸烟饮酒会使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情加重或难以康复。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血糖指数,选择低糖、高纤维的食物,以维持血糖稳定的同时促进胃黏膜修复。
作息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对于各年龄段人群都很重要。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的生物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加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不适。
二、病因治疗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进行相应治疗。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治疗方案基本遵循循证医学,但儿童需特别谨慎选择药物。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和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但要注意抗生素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药敏情况以及年龄因素,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骨骼等发育有影响的药物。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在选择抗生素时需提前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三、药物治疗
1.胃黏膜保护剂
可使用铝碳酸镁等胃黏膜保护剂,它能迅速中和胃酸,并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减少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刺激,适用于各年龄段患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人群,对于有烧心、反酸等症状的患者效果较好。
2.抑酸剂
如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兰索拉唑等),能抑制胃酸分泌,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反酸等症状。但质子泵抑制剂对于儿童的使用需权衡利弊,严格掌握适应证;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的代谢情况,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时,治疗更需谨慎。在药物选择上避免使用对儿童胃肠道刺激大且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一般优先采用温和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结构等,若必须用药,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选择儿童专用的合适药物剂型,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等,使用抑酸剂等药物时需注意对其他药物代谢的影响。同时,老年人的胃黏膜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治疗过程中需更关注生活方式的调整,如缓慢进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很多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所以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饮食调整等,若必须用药,需在医生充分评估风险与收益后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