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和脚气有什么区别
足癣由皮肤癣菌引起,多因足部多汗、穿不透气鞋等致潮湿温暖环境利于其生长繁殖,广义脚气还包括维生素B1缺乏致的脚气病等;足癣有水疱型、间擦糜烂型、鳞屑角化型表现,维生素B1缺乏致的脚气病有不同系统表现;足癣靠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诊断,需与湿疹、掌跖脓疱病等鉴别;足癣主要抗真菌治疗,维生素B1缺乏致的脚气病补维生素B1,预防足癣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等,不同人群患足癣风险不同,预防要考虑相关因素
一、定义与病因
足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其病原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喜欢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足部多汗、穿不透气的鞋子等情况易促使其感染。
脚气:广义上的脚气是指足部的各种疾病,而通常所说的脚气一般指足癣。狭义的脚气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比如维生素B1缺乏导致的脚气病,但这与足癣是不同的疾病。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脚气病主要是影响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与皮肤癣菌感染无关。
二、临床表现
足癣的临床表现
水疱型:多发生在足跖、足缘部位,初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数日后干燥脱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瘙痒明显。
间擦糜烂型:常见于第三至第四、第四至第五趾间,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糜烂,基底潮红,有少许渗液,瘙痒剧烈,常因搔抓继发细菌感染。
鳞屑角化型:多见于足跟、足跖及其侧缘,表现为皮肤干燥、增厚、粗糙、脱屑,纹理加深,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一般瘙痒不明显。
广义脚气中其他情况的临床表现:如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脚气病,湿性脚气病主要表现为心悸、气促、下肢水肿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干性脚气病主要表现为感觉和运动障碍,如手足麻木、肌肉酸痛、行走困难等。但这与足癣的皮肤表现完全不同。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足癣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来诊断。真菌学检查可采用直接镜检,取皮损边缘的鳞屑或水疱液,镜下可见菌丝或孢子;也可进行真菌培养,进一步明确菌种。
与其他类似足部疾病的鉴别
湿疹:多对称发生,皮疹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结痂等,瘙痒剧烈,真菌学检查阴性。
掌跖脓疱病:皮疹为掌跖部反复发作的无菌性小脓疱,伴角化脱屑,真菌学检查阴性。
四、治疗与预防
足癣的治疗:主要是抗真菌治疗,可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对于症状严重、外用药物疗效不佳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但需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广义脚气中其他情况的处理:对于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脚气病,主要是补充维生素B1进行治疗。
预防
足癣的预防: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穿透气性好的鞋子;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生活用品;对于多汗者可外用敛汗剂,如5%甲醛溶液等。
广义脚气中其他情况的预防:对于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脚气病,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谷类、豆类、坚果等;对于一些因特殊生活方式导致维生素B1缺乏的人群,如长期大量饮酒者等,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
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足部汗腺发育不完善相对不易患足癣,但如果不注意足部卫生也可能感染;成年人由于活动多、出汗等原因易患足癣;老年人皮肤防御功能下降,患足癣后易出现皲裂等情况。女性由于穿鞋相对较紧、出汗等因素,患足癣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有足部多汗病史、长期穿不透气鞋子病史等人群患足癣的风险较高。在预防和处理相关问题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