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得了疝气怎么办
老人疝气包括腹股沟疝、脐疝等,治疗有非手术(佩戴疝带、控制基础疾病)和手术(有适应证且身体耐受建议手术,方式有传统修补和无张力修补),术后要注意休息活动、伤口护理、基础疾病管理,特殊人群需关注身体状况、与医生沟通、家人协助照顾,出现异常立即就医。
一、疝气的基本认识
疝气是指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老人常见的疝气类型有腹股沟疝、脐疝等。腹股沟疝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时肿块可回纳腹腔;脐疝则是脐部出现可复性肿块。
二、老人疝气的治疗方式
(一)非手术治疗
1.佩戴疝带:对于一些身体条件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老人,可以考虑佩戴疝带。疝带是通过压迫疝环,阻止疝内容物突出。但疝带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疝气,而且长期佩戴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的损伤等问题。一般适用于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无法耐受手术的老人。
2.控制基础疾病:老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便秘等,这些疾病会增加腹内压,导致疝气加重。所以需要积极控制这些基础疾病。例如,对于慢性咳嗽的老人,要明确病因,如是慢性支气管炎等引起,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止咳等治疗;对于慢性便秘的老人,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等)、使用缓泻剂等方式来保持大便通畅,降低腹内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疝气症状,但这只是辅助措施,不能替代根本的治疗方法。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一般来说,老人疝气如果没有手术禁忌证,都建议手术治疗。因为疝气很难自愈,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疝块可能会逐渐增大,嵌顿的风险也会增加。嵌顿疝是指疝内容物不能回纳腹腔,可导致疝内容物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对于老人疝气,只要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应积极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
传统疝修补术:是比较经典的手术方式,通过缝合修补疝环等部位来达到治疗目的。但术后疼痛相对较明显,恢复时间可能较长。
无张力疝修补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是使用补片来进行修补,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手术是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将补片放置在疝环处,起到加强腹壁薄弱部位的作用。
三、老人疝气术后注意事项
1.休息与活动:术后要注意休息,一般建议平卧,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疼痛。通常术后3-5天可考虑下床活动,但活动量要逐渐增加,避免剧烈运动和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一般建议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疝气复发。
2.伤口护理: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如果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基础疾病管理:继续重视基础疾病的控制,如慢性咳嗽的老人要继续治疗咳嗽,慢性便秘的老人要持续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内压升高导致疝气复发。
四、特殊人群(老人)的温馨提示
老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疝气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首先,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出现疝块不能回纳、腹痛、恶心、呕吐等情况,可能是发生了嵌顿疝,要立即就医。其次,在手术前后要积极与医生沟通,如实告知自己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评估手术风险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家人要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协助老人做好术后的护理和基础疾病的管理等工作,让老人能够顺利度过治疗和康复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