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桡骨远端骨折该怎样治疗才好呢
右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非手术治疗有手法复位外固定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外固定;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关节镜辅助下手术;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进行手指和肩部运动,中期增加腕关节活动并配合物理治疗,后期进行全面功能康复训练以恢复上肢功能。
一、非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适用于大多数右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手法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然后使用外固定装置(如石膏、夹板等)维持骨折部位的复位。其依据是通过恢复骨骼的正常结构,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基础。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可塑性较强,手法复位外固定可能是首选,且复位相对较容易,但需要密切观察固定后的位置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也多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但要注意外固定的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等。
2.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外固定:对于一些复杂的桡骨远端骨折,如涉及关节面且手法复位困难的情况,可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外固定。通过经皮穿入克氏针等进行固定,在维持骨折复位的同时,能较好地保护骨折局部的血运。这种方法对于年轻患者或骨折移位明显但关节面受累的情况有较好的应用,但穿针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当骨折移位明显、累及关节面且手法复位无法达到满意效果时,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中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准确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其优势在于能精确复位骨折,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的环境。对于年轻且活动量较大的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能更好地恢复上肢的功能;但手术存在一定的创伤,可能会有感染、神经损伤等风险,术后需要进行康复锻炼来促进功能恢复。
2.关节镜辅助下手术:近年来,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右侧桡骨远端骨折也逐渐应用。通过关节镜可以清晰观察关节内骨折情况,进行微创的复位和固定。这种手术创伤小,对关节周围组织的干扰少,有利于早期康复。但该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具备熟练的关节镜操作技能。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骨折后1-2周):在骨折固定后,就应开始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肩部的钟摆运动等。手指的屈伸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肩部的钟摆运动有助于维持肩关节的活动度,减少肌肉萎缩。对于儿童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要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注意活动的幅度和力度,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老年患者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康复训练,防止因活动不当导致骨折移位等情况。
2.中期康复(骨折后2-8周):此时骨折处有一定程度的纤维连接,可逐渐增加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可以进行腕关节的主动屈伸练习,如握拳-伸指-腕屈伸等动作。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红外线等,促进骨折愈合和减轻疼痛。对于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难度;老年患者则要缓慢渐进,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3.后期康复(骨折8周后):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要进行全面的腕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力量训练(如握力器练习)、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进行腕关节的最大屈伸、旋转等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等)。通过后期康复训练,能最大程度恢复右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年轻患者经过系统的后期康复训练,往往能恢复较好的功能;老年患者可能恢复相对较慢,但通过坚持康复训练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