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急性阑尾炎
阑尾是细长盲管,体表投影为麦氏点,其壁内淋巴组织参与免疫,急性阑尾炎主要因管腔阻塞、细菌感染、神经反射因素引发,不同人群发病风险和机制有差异,有特殊病史人群需关注健康,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一、阑尾的解剖生理基础
阑尾是细长弯曲的盲管,位于腹部的右下方,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并闭锁,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阑尾壁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但在急性阑尾炎的发病中,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管腔阻塞后引发的一系列变化。
二、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病因-管腔阻塞
1.淋巴滤泡增生:
阑尾黏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滤泡,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淋巴滤泡增生较为常见。当机体受到感染等刺激时,阑尾黏膜下层的淋巴滤泡可明显增生,尤其是在肠道炎症、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下,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导致阑尾管腔狭窄甚至阻塞。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约60%是由于淋巴滤泡增生引起阑尾管腔阻塞所致。这种情况在儿童群体中相对更为多见,因为儿童的淋巴系统发育活跃,淋巴滤泡相对丰富。
2.粪石阻塞:
粪石是由阑尾腔内的粪屑、浓缩的黏液和细菌等混合形成的固体物质。成年人由于饮食结构等因素,更容易形成粪石。粪石可堵塞阑尾腔,使阑尾腔内分泌物排出受阻,腔内压力升高。当腔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阑尾壁的血液循环,导致阑尾缺血、缺氧,为细菌的入侵和繁殖创造条件。例如,一些长期饮食习惯不良、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的成年人,发生粪石阻塞引起急性阑尾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3.其他异物阻塞:
极少数情况下,阑尾腔内可存在寄生虫(如蛔虫、蛲虫)、异物(如阑尾腔内的缝线残端等),这些异物可阻塞阑尾管腔,引发阑尾的炎症反应。比如,在一些有肠道寄生虫感染病史的患者中,就可能出现因寄生虫阻塞阑尾管腔而导致急性阑尾炎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相对更易发生。
三、细菌感染
当阑尾管腔阻塞后,阑尾腔内的细菌繁殖加速。阑尾腔内原本就存在的肠道常驻菌,如大肠杆菌、厌氧菌等,在管腔阻塞、腔内压力升高、阑尾血运障碍的情况下,大量繁殖并侵入阑尾黏膜,引起感染。细菌感染可导致阑尾壁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出现充血、水肿、渗出等病理改变,从而引发急性阑尾炎。例如,有研究通过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阑尾组织的细菌培养发现,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脆弱类杆菌等,这些细菌的感染是导致阑尾炎症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神经反射因素
胃肠道的功能紊乱(如腹泻、便秘等)可引起阑尾肌肉和血管的反射性痉挛。阑尾肌肉痉挛会导致阑尾管腔狭窄,影响阑尾的排空和血液供应;阑尾血管痉挛则会使阑尾缺血,降低阑尾的抵抗力,从而容易诱发急性阑尾炎。比如,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或因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胃肠道蠕动异常时,就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阑尾的上述病理改变,增加急性阑尾炎的发病风险。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其发生急性阑尾炎的风险和机制也有一定差异。儿童由于淋巴系统发育特点,淋巴滤泡增生导致管腔阻塞的情况相对多见;女性在生理周期等情况下,胃肠道功能可能出现一定波动,也可能影响阑尾的状态;而长期久坐、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的人群,发生粪石阻塞等情况的概率相对较高,从而增加急性阑尾炎的发病风险。对于有肠道疾病病史、腹部手术史等特殊病史的人群,发生阑尾管腔阻塞或感染的风险可能更高,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右下腹痛等疑似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