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包括体位护理,麻醉未清醒去枕平卧头偏一侧,清醒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小儿需专人守护固定体位;伤口护理要观察渗血渗液、红肿疼痛等,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老年和小儿有不同注意事项;生命体征监测要密切关注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不同患者有不同关注重点;饮食护理根据恢复情况从禁食到逐渐过渡饮食,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同患者有不同调整方式;活动护理鼓励早期活动,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范围,体弱老年和小儿活动需监护;并发症观察与护理要注意观察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瘘等并发症,有基础病史患者需更密切观察,小儿通过精神状态等早期发现并发症。
一、术后体位护理
1.患者术后返回病房,若患者麻醉未清醒,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清醒且血压平稳后,可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腹腔引流,使炎症局限,减轻伤口张力,缓解疼痛。对于小儿患者,需有专人守护,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半卧位时要注意保持体位舒适且安全固定。
二、伤口护理
1.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包括有无渗血、渗液,伤口有无红肿、疼痛加剧等表现。一般术后会用敷料覆盖伤口,要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若发现敷料渗湿,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更换。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加强伤口观察,防止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小儿患者皮肤娇嫩,更换敷料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三、生命体征监测
1.术后需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体温可能会有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38.5℃,这多为手术吸收热。若体温持续升高或超过38.5℃,要考虑有感染的可能。脉搏、呼吸、血压也需动态观察,对于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要更加密切监测,因为术后的应激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其基础疾病的控制。小儿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相对较快,要随时关注其变化情况。
四、饮食护理
1.术后禁食时间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而定,一般肛门排气后可开始少量饮水,如无不适,可逐渐过渡到流食、半流食,再到普食。饮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如米汤、稀粥等,逐渐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如鸡蛋羹、新鲜蔬菜汁等。对于老年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调整更要缓慢,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小儿患者术后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根据其年龄特点提供合适的食物,同时要防止呛咳等情况发生。
五、活动护理
1.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术后当日即可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术后第1天可协助患者坐起,床边站立,术后第2天可在搀扶下适当行走。早期活动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同时也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但活动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对于体弱的老年患者,活动时要有人陪同,防止摔倒等意外;小儿患者活动要在家长和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伤口疼痛等不适。
六、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1.注意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瘘等。若患者出现腹痛加剧、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情况,要警惕腹腔出血;若伤口出现红肿、压痛明显、有脓性分泌物等,要考虑切口感染;若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胀等,要考虑腹腔脓肿等可能。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术后更要密切观察伤口等情况,因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感染且伤口愈合较慢,要积极控制血糖,促进伤口愈合。小儿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要通过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饮食等情况来早期发现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