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急性发作与急性胃炎的区别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是在原有慢性胃黏膜炎症基础上因多种因素刺激急性加重,病因包括Hp感染等,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隐痛等较缓且反复发作,胃镜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等;急性胃炎由多种病因致胃黏膜急性炎症,起病急,有相应症状及胃镜表现,二者均需结合病史等诊断并鉴别,治疗均需去除病因对症治疗,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方面表现及治疗上有差异
一、定义与病因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是在原有慢性胃黏膜炎症的基础上,因某些因素刺激导致病情急性加重。其病因多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酗酒、喜食辛辣刺激食物等)、胆汁反流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因生活方式差异,发病风险有所不同,比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的年轻人更易因不良生活方式诱发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而老年人群可能因基础疾病及胃肠功能衰退等因素影响发病。
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常见病因有应激(如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等)、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铁剂等)、酒精、创伤和物理因素(如胃内异物、胃扩张等)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不同病因导致的急性胃炎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有差异,例如儿童可能因误食刺激性物质或感染等引发急性胃炎。
二、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症状可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痛、钝痛等,还可能出现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相对较缓且反复发作,病情轻重程度因个体基础胃炎情况及诱发因素不同而有差异,年龄较大者可能因胃肠功能减退,症状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且可能伴有贫血等慢性并发症相关表现。
急性胃炎:起病较急,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部分患者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急骤,症状相对更剧烈,不同病因导致的急性胃炎在症状表现上有一定特点,比如酒精引起的急性胃炎可能伴有上腹部烧灼感等。
三、胃镜表现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可有糜烂,黏膜红白相间,以红相为主等表现,其炎症表现基于原有慢性胃炎基础上的加重,不同年龄患者胃镜下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及病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胃黏膜萎缩等情况,胃镜下表现更复杂。
急性胃炎:胃镜下主要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病变程度相对较局限或广泛取决于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儿童患者因胃黏膜特点,胃镜下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更细致观察。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主要结合病史(既往慢性胃炎病史)、临床表现及胃镜等检查诊断,需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鉴别,通过胃镜下活检等明确病变性质,不同年龄人群在鉴别诊断时需考虑各自易患疾病特点,比如老年人群要重点排除胃癌等恶性病变。
急性胃炎:依据发病前的应激情况、药物使用史、饮酒史等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诊断,需与消化性溃疡、胆道疾病等鉴别,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及排除其他疾病,儿童急性胃炎在鉴别诊断时要考虑与感染性疾病等导致的消化道症状相鉴别。
五、治疗原则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主要是去除病因,比如抗Hp治疗(若有Hp感染)、停用损伤胃黏膜药物等,同时对症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各年龄段的适用性,老年患者用药需更谨慎,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大的药物。
急性胃炎:首先去除病因,如停用相关药物、避免接触应激因素等,然后对症治疗,若有出血等情况需进行相应处理,儿童急性胃炎治疗时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