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会得急性阑尾炎吗
小孩子会得急性阑尾炎,5-10岁多见。其发病与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及感染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婴幼儿不典型、年长儿可诉腹痛等,诊断靠病史等结合检查,多建议手术治疗,术后需注意护理,平时要培养卫生习惯等预防。
一、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阑尾相对较长,且阑尾壁淋巴组织丰富,阑尾管腔细,一旦发生感染,炎症容易扩散。儿童的大网膜发育不全,不能像成人那样起到有效的局限炎症的作用,所以小儿急性阑尾炎病情往往发展较快、较重。例如,由于大网膜功能不完善,当阑尾发生炎症时,感染容易迅速蔓延至整个腹腔,引发弥漫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小儿的阑尾系膜较短,阑尾容易发生扭曲、受压,导致血运障碍,进而诱发炎症。比如,孩子在剧烈活动时,可能导致阑尾系膜扭转,影响阑尾的血液供应,促使急性阑尾炎的发生。
2.感染因素
肠道细菌感染是常见诱因。例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肠道常驻细菌可通过阑尾开口侵入阑尾腔,引发感染。当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肠道细菌更容易侵袭阑尾。比如,儿童在感冒、疲劳等情况下,身体免疫力降低,肠道细菌就可能趁机引发阑尾的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特点
1.症状方面
婴幼儿表现往往不典型。患儿可能仅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有的可能出现呕吐。由于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腹痛的部位,可能只会以全身不适的表现为主。而年长儿可主诉腹痛,多起始于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例如,年长儿能够明确指出腹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这一典型的阑尾炎腹痛特点,但婴幼儿由于表达能力有限,这种典型的转移痛表现不明显。
发热也是常见症状,体温可在38℃左右,甚至更高。这是因为阑尾炎症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出现发热情况。
2.体征方面
右下腹固定压痛是重要体征,但小儿腹壁较薄,压痛可能不如成人明显。另外,小儿腹肌紧张程度也不如成人,所以肌紧张不是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可靠体征。例如,在检查小儿腹部时,右下腹可能有轻度的压痛,但不像成人那样有明显的腹肌紧张表现。
三、诊断与治疗相关要点
1.诊断
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超声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等情况。例如,超声能够清晰显示阑尾的形态、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2.治疗
一旦确诊为小儿急性阑尾炎,多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阑尾切除术。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炎症局限的患儿,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也可考虑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比如,如果保守治疗过程中患儿腹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白细胞计数进一步升高,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四、特殊人群(小儿)护理与预防注意事项
1.护理方面
术后护理要注意保持患儿伤口清洁,防止感染。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安抚,避免其搔抓伤口。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以及腹痛情况是否缓解。例如,术后要定期为患儿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
饮食方面,术后早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呛咳等情况。
2.预防方面
平时要注意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减少肠道细菌感染的机会。另外,要让小儿适当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比如,饭后不要让小儿马上进行剧烈奔跑等活动,以免诱发阑尾相关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