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是什么病
胆囊炎是常见胆道疾病,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因胆囊管梗阻等致胆汁排出不畅继发感染,表现右上腹疼痛等,慢性多由急性迁延等引起,症状不典型。诊断靠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上急性有一般、抗感染、手术治疗,慢性有饮食调整、药物、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少见、症状不典型、用药谨慎;孕妇治疗需权衡对胎儿影响;老年人常伴基础病,治疗需关注基础病、谨慎用药及评估手术风险
一、胆囊炎的定义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是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
二、胆囊炎的分类
1.急性胆囊炎:
病因:多因胆囊管梗阻(如胆囊结石嵌顿等)导致胆汁排出不畅,继发细菌感染引发。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饮食等可能增加胆囊结石形成风险,进而诱发急性胆囊炎;从年龄角度看,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激素等因素有关;有胆囊结石病史等人群属于高危病史人群。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寒战等。
2.慢性胆囊炎:
病因:多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也可因长期的胆囊管不完全梗阻、化学性刺激等因素引起。生活方式上,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是诱因之一;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与急性胆囊炎类似,中老年人相对多见;有急性胆囊炎病史等人群易发展为慢性胆囊炎。
临床表现: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可加重。
三、胆囊炎的诊断方法
1.症状与体征:根据患者右上腹疼痛等典型症状以及右上腹压痛等体征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肝功能检查可能出现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异常。
3.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可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等情况,能清晰显示胆囊的形态结构。
CT检查:对于诊断胆囊炎也有一定价值,可更清晰地显示胆囊周围组织的情况,帮助鉴别诊断。
四、胆囊炎的治疗原则
1.急性胆囊炎:
一般治疗:禁食、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缓解呕吐等症状,同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菌素类等。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行胆囊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2.慢性胆囊炎: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以减少对胆囊的刺激。
药物治疗:可使用利胆药物等缓解症状,如熊去氧胆酸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考虑行胆囊切除术。
五、特殊人群胆囊炎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胆囊炎相对少见,多与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儿童患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怀疑胆囊炎,应及时就医。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在药物使用上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通过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症状,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2.孕妇:孕妇患胆囊炎时需特别谨慎,治疗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疗,如饮食调整等,若病情严重需手术治疗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和时机。
3.老年人:老年人胆囊炎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变化,抗感染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