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怎么治疗
急性荨麻疹治疗原则为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遵循去除病因、抗过敏和对症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即明确并去除病因、避免刺激;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为一线用药,重症用糖皮质激素,紧急情况用肾上腺素,腹痛用解痉药,感染时用抗生素。不同人群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儿童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权衡利弊选药,老年人考虑药物相互作用,有基础疾病者依情况调整药物。治疗中要监测症状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症状无改善需调整方案。
一、治疗原则
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遵循去除病因、抗过敏和对症治疗的原则。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尽力明确并去除病因或可疑病因,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等。如因食物过敏引起,应避免食用该食物;因寒冷刺激诱发者,注意保暖。同时,患者应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皮肤的行为,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建议患者穿着宽松、纯棉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一线用药,可有效控制风团、瘙痒症状。常用的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这类药物起效快、作用持久、副作用相对较少。对于病情严重、常规剂量使用疗效不佳时,可考虑加大剂量使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重症或伴有喉水肿的患者。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迅速控制病情,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不良反应。通常在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肾上腺素:当患者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伴有呼吸困难的喉水肿等情况时,需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进行急救。后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一步治疗。
其他药物:对于伴有腹痛的患者,可给予解痉药物如阿托品等缓解症状;由感染因素引起的急性荨麻疹,需同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三、不同人群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一般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由于儿童皮肤娇嫩,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同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家长还需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低龄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需使用,必须严格遵医嘱,并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谨慎,要充分权衡药物对母亲和胎儿或婴儿的利弊。通常首选安全性较高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在用药期间,要密切关注胎儿或婴儿的发育情况,必要时咨询妇产科和皮肤科医生的建议。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治疗急性荨麻疹时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应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4.有其他基础疾病者:如患有严重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的患者,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应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利于急性荨麻疹的恢复。
四、治疗监测与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风团的大小、数量、瘙痒程度等。一般用药几天后症状应有所缓解,若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需重新评估病因,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还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抗组胺药可能引起的嗜睡、口干、胃肠道不适等,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