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疝气怎么办
疝气是人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正常位置形成的病症,有多种类型,症状主要是体表可复性肿块,嵌顿疝需紧急处理,诊断靠体格检查等,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婴幼儿要防腹压增加,成人避重体力等,老年人要控基础病。
一、疝气的定义与类型
疝气是指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气类型有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等。腹股沟疝又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多见于男性;脐疝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是由于脐环关闭不全或薄弱,腹腔内容物由脐环突出所致;切口疝则是发生于手术切口部位的疝气,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等因素有关。
二、疝气的症状表现
疝气的主要症状是在体表可发现可复性的肿块,例如腹股沟疝患者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腹股沟区出现一肿块,有时可下降至阴囊或大阴唇;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时肿块可回纳腹腔。如果肿块不能回纳,伴有疼痛、呕吐等症状,可能提示发生了嵌顿疝,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紧急处理。
三、疝气的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会通过体格检查来初步诊断疝气,观察体表是否有异常肿块以及肿块的可复性等情况。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可能会借助超声检查等影像学手段来明确诊断,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疝内容物的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嵌顿等问题。
四、疝气的治疗方式
(一)非手术治疗
1.婴幼儿脐疝:大部分婴幼儿脐疝可随着年龄增长,腹壁肌肉逐渐强壮而自愈。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脐疝,可采取保守治疗,如用医用腹带包扎,防止疝块突出,给腹壁发育提供时间。因为婴幼儿的腹壁在不断生长发育,有自行愈合的可能。
2.半岁以下婴幼儿腹股沟疝:可暂不手术,因为有自行消失的可能。但要密切观察,避免疝块嵌顿。要注意避免婴幼儿过度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疝块突出加重。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对于不能自愈的疝气,如超过1岁仍未自愈的婴幼儿脐疝、各种年龄的腹股沟疝且出现嵌顿不能回纳等情况,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一般来说,1岁以上的婴幼儿脐疝、成人的腹股沟疝、切口疝等通常需要手术修补。
2.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等。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手术会将疝缺损处用人工补片进行修补,加强腹壁的强度,防止疝气复发。
五、不同人群疝气的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
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疝气情况,避免婴幼儿长时间哭闹、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如果发现婴幼儿疝块突出不能回纳,伴有呕吐、哭闹不止等情况,要立即送往医院,因为婴幼儿嵌顿疝可能进展较快,需要及时处理,以免发生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二)成人
成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重体力劳动,减少腹压增加的因素,如避免长期慢性咳嗽(如有慢性咳嗽要积极治疗)、预防便秘等。对于已经接受手术治疗的成人患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术后护理,如注意手术切口的清洁,避免切口感染等,同时逐渐恢复正常活动,但短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促进身体康复,降低疝气复发的风险。
(三)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腹压升高,增加疝气发生的风险或影响疝气的治疗和预后。老年人疝气患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的情况,在手术前后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以减少咳嗽,治疗前列腺增生以缓解排尿困难等,降低腹压,促进康复。同时,老年人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增加腹压的行为,防止疝气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