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胎动少怎么回事
怀孕18-20周左右孕妇开始感胎动,正常胎动有其范围,胎儿睡眠周期等会致胎动少,孕妇自身及胎儿因素也可致胎动少,孕妇需学会数胎动,胎动明显减少可先改变体位等,仍无改善或异常需及时就医,通过检查评估胎儿情况并处理,孕妇尤其是中晚期、高龄及有不良孕产史者要密切关注胎动。
一、正常胎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怀孕18-20周左右孕妇开始能感觉到胎动,胎动次数每小时约3-5次,12小时胎动次数在30-40次左右,但也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说,胎儿在睡眠周期时胎动会相对减少,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周期通常为20-40分钟。
二、胎动少的可能原因及对应情况
(一)胎儿自身因素
1.胎儿睡眠周期:如上述,胎儿有自己的睡眠周期,在睡眠周期内胎动会减少,这是正常的生理情况,一般当胎儿觉醒后胎动会恢复正常频率。
2.胎儿宫内缺氧
孕期因素: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导致胎盘血流灌注减少,影响胎儿氧气供应,从而引起胎动减少;孕妇合并严重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胎儿也会出现缺氧表现,胎动减少;孕妇长期处于高海拔地区,由于氧气含量相对较低,也可能影响胎儿氧供,导致胎动少。
胎儿自身原因:胎儿存在先天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会影响其氧气的运输和利用,导致胎动减少。一般这种情况胎动减少是持续的,且可能伴有胎动性质的改变,如胎动变得微弱等。
(二)孕妇因素
1.孕妇用药:孕妇服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剂等,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导致胎动减少。但不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不同,孕妇在孕期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2.孕妇生活方式
饮食:孕妇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也可能导致胎动少。例如孕妇长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会使胎儿在宫内的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出现胎动减少的情况。
休息:孕妇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会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进而导致胎儿胎动减少。
姿势:孕妇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增大的子宫可能会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胎儿缺氧,导致胎动少。孕妇应尽量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胎盘血流灌注。
三、胎动少的应对措施及就医建议
(一)自我监测与初步应对
孕妇应学会正确数胎动的方法,一般在每天早、中、晚固定时间各数1小时胎动,将3次计数结果相加乘以4即为12小时胎动次数。如果发现胎动次数较以往明显减少,首先要改变体位,如改为左侧卧位,同时可以尝试进食一些含糖食物,因为孕妇低血糖也可能导致胎儿胎动减少,进食后观察胎动情况是否有改善。
(二)及时就医
如果经过改变体位、进食等处理后胎动仍无明显改善,或者胎动次数持续异常(如12小时胎动次数少于10次),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胎心监护、B超等检查手段来评估胎儿在宫内的情况。胎心监护可以监测胎儿的心率变化以及胎动时的胎心反应等情况;B超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胎盘位置、羊水指数等,通过这些检查来判断胎儿是否存在缺氧等异常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吸氧、改变孕妇体位等,必要时可能需要终止妊娠来保障胎儿的安全。
对于孕妇来说,尤其是中晚期妊娠的孕妇,要密切关注胎动情况,因为胎动是胎儿在宫内安危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年龄段的孕妇(如年轻孕妇和高龄孕妇)在孕期对胎动异常的敏感度可能不同,高龄孕妇相对更应警惕胎儿出现异常情况。有既往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如曾经有过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的孕妇,更要加强对胎动的监测,一旦发现胎动少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以保障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