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髋关节脱位有外观与皮纹、关节活动、步态及其他伴随等多方面表现,包括双侧大腿皮纹及臀纹不对称、患侧下肢外观短缩、患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弹响或弹跳感、幼儿期跛行或鸭步、疼痛及发育迟缓相关表现,家长应定期检查新生儿和婴儿髋关节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早期诊治对预后很重要。
一、外观与皮纹表现
1.双侧大腿皮纹及臀纹不对称:小孩髋关节脱位时,患侧下肢的大腿皮纹(如腹股沟处皮纹)和臀部皮纹会出现不对称情况。这是因为髋关节脱位导致患侧下肢位置异常,使得皮肤纹理分布与健侧不同。例如,正常情况下双侧皮纹应该是对称的,而脱位侧可能会出现皮纹增多、增深或上下排列不齐等现象,这种不对称在新生儿和婴儿期较为常见,是早期发现髋关节脱位的一个重要线索。
2.患侧下肢外观短缩:由于髋关节脱位,股骨头不在正常的髋臼位置,患侧下肢相对健侧会出现短缩现象。可以通过对比双侧下肢的长度来发现,比如平躺时观察双侧膝关节的高度,脱位侧膝关节位置相对较低,提示下肢短缩。这是因为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向上移位,导致下肢整体长度变短。
二、关节活动表现
1.患侧髋关节活动受限:患侧髋关节的外展活动明显受限。正常婴儿髋关节可以有一定范围的外展,而脱位患儿外展患侧下肢时会发现活动度比健侧小很多。例如,给婴儿做髋关节外展试验时,脱位侧不能像健侧那样轻松外展到正常角度。这是因为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位置异常,周围的关节囊、韧带等结构受到影响,限制了髋关节的正常活动。
2.弹响或弹跳感:部分髋关节脱位的小孩在被动活动髋关节时,可能会感觉到有弹响或弹跳感。当将患儿的髋关节屈曲、内收并外旋时,有时会突然感觉到股骨头回到髋臼内的弹响,就像关节复位时的那种感觉。这种弹响是由于脱位的股骨头在活动过程中,突然滑入髋臼而产生的。
三、步态表现(幼儿期)
1.跛行:当小孩开始学走路时,如果存在髋关节脱位,可能会出现跛行步态。患儿行走时患侧下肢不敢负重,表现为一瘸一拐的情况。这是因为髋关节脱位导致患侧下肢的力学结构异常,行走时会出现疼痛或不适,从而出现跛行。例如,幼儿走路时身体可能会向患侧倾斜,步态不稳,呈现出典型的跛行状态。
2.鸭步:年龄稍大一些的患儿可能会出现鸭步,即走路时左右摇摆,像鸭子走路一样。这是由于髋关节脱位后,双侧下肢的长度和活动度不一致,为了保持身体平衡,患儿会通过这种特殊的步态来代偿。鸭步是髋关节脱位在幼儿期比较典型的步态表现之一,是因为髋关节脱位影响了下肢的正常运动功能,导致步态异常。
四、其他伴随表现
1.疼痛表现:较小的婴儿可能不会用语言表达疼痛,但会出现哭闹不安等情况,尤其是在髋关节被活动或触碰时。这是因为髋关节脱位会导致关节周围组织受到牵拉、刺激,引起不适和疼痛。而幼儿可能会表现出不愿意行走、拒绝被触碰髋关节等行为,提示髋关节存在问题。
2.发育迟缓相关表现:如果髋关节脱位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小孩的下肢发育,导致患侧下肢的肌肉发育相对较弱,或者整个下肢的生长发育较健侧缓慢。例如,患侧下肢的肌肉力量可能不如健侧,在进行一些下肢运动功能测试时会发现差异,这也是髋关节脱位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之一,需要早期发现和干预。
温馨提示:对于新生儿和婴儿,家长应定期检查孩子的髋关节情况,包括观察皮纹、下肢外观等。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髋关节检查,如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髋关节脱位并进行治疗。因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髋关节脱位的预后非常重要,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减少对孩子下肢发育等方面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