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胫骨平台骨折怎么办
腿胫骨平台骨折的处理包括急救处理、诊断评估、治疗方式、康复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急救要制动转运;诊断靠影像学检查和骨折分型;治疗分非手术(无明显移位时石膏等固定)和手术(明显移位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关节置换);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儿童患者复位要求高、康复轻柔渐进,老年患者手术风险高、需防骨质疏松和兼顾基础病控制。
一、急救处理
当发生腿胫骨平台骨折时,首先要确保受伤部位制动,避免继续活动加重损伤,可使用木板等简单固定受伤肢体,尽快转运至医疗机构。
二、诊断评估
1.影像学检查
X线:能初步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部位、类型等基本情况,可发现骨折线、平台塌陷等情况。
CT检查:对于骨折的细节,如平台的粉碎程度、关节面的塌陷情况、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能更清晰显示,有助于准确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
MRI检查:可以评估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如韧带、半月板等是否受损。
2.骨折分型
根据Schatzker分型,可分为六型,不同分型对应不同的损伤机制和治疗方式。例如I型为单纯劈裂骨折,II型为劈裂-压缩骨折等,不同分型在治疗决策上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治疗方式
1.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如SchatzkerI型等情况,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方法:包括长腿石膏托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在此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进行康复锻炼,如肌肉收缩等,防止肌肉萎缩。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有明显移位的骨折,如SchatzkerII-VI型等情况,多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块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恢复胫骨平台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例如对于SchatzkerVI型的复杂骨折,可能需要多种内固定材料联合应用。
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患者严重的胫骨平台骨折,关节破坏严重,可能需要行膝关节置换术,恢复膝关节功能,但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等因素。
四、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6周)
术后早期主要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同时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避免影响骨骼发育,康复训练应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骨折恢复情况适度调整。
2.中期康复(术后6-12周)
可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度锻炼,在医生允许下开始扶拐部分负重行走。对于老年患者,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行走时需有人陪同,逐步增加负重程度和活动范围。
3.后期康复(术后12周以后)
进一步加强膝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恢复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同时进行步态训练,使患者恢复正常行走功能。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康复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骨折恢复,要在控制血糖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胫骨平台骨折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期,骨折愈合能力强,但复位要求高,因为解剖结构的恢复对儿童未来膝关节功能影响较大。康复训练要轻柔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骺发育。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的进一步发展,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同时,老年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在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时,要注意出血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