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慢性肠炎
慢性肠炎的排查需从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多方面进行,症状有反复发作腹痛、腹泻等,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常规和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和结肠镜检查,还需综合判断并与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肿瘤等疾病鉴别,不同人群在各方面有不同特点。
一、症状表现排查
慢性肠炎患者常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疼痛部位多不固定,一般为隐痛或胀痛;腹泻也是常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糊状便等,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黏液便或脓血便;部分患者会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食欲减退、腹胀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因腹泻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特别关注;女性在生理期前后可能因身体激素变化影响肠道功能,使慢性肠炎症状稍有波动。长期生活不规律、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如经常熬夜、暴饮暴食、喜食辛辣油腻食物者,慢性肠炎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持续不愈;有肠道感染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的人群,本身存在肠道功能或免疫方面的基础问题,更易发展为慢性肠炎,且症状相对顽固。
二、实验室检查辅助
(一)粪便常规检查
可观察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若有白细胞增多,提示肠道可能存在炎症反应;红细胞出现可能意味着肠道黏膜有出血情况;发现寄生虫卵则提示可能由寄生虫感染引发慢性肠炎。不同年龄人群粪便常规表现有差异,儿童粪便相对较稀,检查时需注意标本采集的规范性;对于女性,要避免在月经期采集粪便标本,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判断。
(二)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有无白细胞计数异常,若白细胞升高,提示有炎症存在;血生化检查能检测电解质水平,如慢性肠炎患者长期腹泻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出现血钾、血钠等异常;还可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常提示体内有炎症活动。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血液检查指标可能受影响,长期大量饮酒者肝功能相关指标可能有异常,进而间接影响对慢性肠炎相关血液指标的判断;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自身抗体等相关指标可能异常,需结合病史综合分析。
三、影像学检查助力
(一)腹部超声检查
可观察肠道的形态、结构,有无肠壁增厚、肠道蠕动情况等。能初步排查肠道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如肠道肿瘤、肠套叠等情况,但对于肠道黏膜的细微病变显示可能不够清晰。不同年龄患者腹部超声检查操作有差异,儿童腹部脂肪较厚,可能影响超声图像质量,需要更熟练的操作技术;对于肥胖人群,腹部超声检查也可能受一定限制。
(二)结肠镜检查
是诊断慢性肠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息肉等,还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不同年龄人群肠道准备的要求和方法有区别,儿童肠道准备相对较难操作,需选择合适的泻药及方法;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检查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为结肠镜检查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
四、综合判断与鉴别
慢性肠炎的判断需要综合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结果进行。同时要与其他类似肠道疾病进行鉴别,如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有腹痛、腹泻,但一般无器质性病变,粪便常规、结肠镜等检查多无明显异常;还需与肠道肿瘤相鉴别,肠道肿瘤患者除有肠道相关症状外,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可发现肿瘤病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鉴别诊断时要充分考虑各自特点,例如儿童肠道肿瘤相对少见,但也不能忽视;女性的一些妇科疾病有时可能会引起肠道症状的类似表现,需要进行相关排查;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人群,要考虑药物性肠炎的可能,需详细询问用药史来协助鉴别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