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症状有哪些
骨髓炎的症状包括局部和全身表现及特殊人群特点,局部有疼痛(急慢性表现不同)、红肿热(急慢性表现有差异)、功能障碍;全身有发热(急慢性表现不同)、乏力、食欲减退;儿童骨髓炎局部症状不典型、全身高热且病情变化快;老年人全身症状轻、局部症状持续久且易合并基础疾病。
一、局部症状
1.疼痛
急性骨髓炎患者早期就会出现病变部位剧烈疼痛,尤其是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会表现为哭闹不安,病变部位不敢活动。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持续存在,且活动时疼痛加剧。例如,长骨骨干的急性骨髓炎,疼痛会沿着骨干周围扩散。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因为骨骼生长发育特点,疼痛表现可能更难以准确表述,但疼痛是其重要的局部症状表现之一。
慢性骨髓炎患者也会有疼痛,一般为间断性疼痛,在感染复发急性发作时疼痛会加重,平时可能表现为病变部位隐痛或胀痛等。
2.红肿热
急性骨髓炎局部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热表现。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所以病变部位皮肤温度升高,触摸有发热感,同时皮肤发红、肿胀,病变部位组织肿胀明显,严重时可形成脓肿,皮肤表面可出现发亮、变薄等改变。比如胫骨急性骨髓炎时,小腿相应部位会出现红肿热的表现。
慢性骨髓炎局部红肿热表现相对不典型,可能仅有轻度的皮肤发红、温度略高或肿胀不明显等情况,但在急性发作期也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热。
3.功能障碍
病变部位如果是承重骨,如下肢长骨发生骨髓炎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急性骨髓炎时,由于疼痛和局部炎症反应,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行走或活动病变肢体,因为活动会加重疼痛和炎症。慢性骨髓炎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肢体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情况,进一步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例如行走困难、肢体活动范围减小等。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急性骨髓炎患者大多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以上,可呈弛张热型,即体温波动幅度较大,一天内体温波动可达2℃-3℃。同时可能伴有寒战等表现。例如,患儿突发高热,体温骤升,同时伴有怕冷、发抖等症状。这是因为机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慢性骨髓炎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一般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但是在急性发作时也会出现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2.乏力、食欲减退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骨髓炎患者,在疾病过程中都会出现全身乏力的表现,这是由于感染引起机体消耗增加,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同时,患者往往会有食欲减退的情况,因为炎症反应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导致患者进食减少。例如,急性骨髓炎患者精神萎靡,不想进食,慢性骨髓炎患者也会长期感觉身体疲倦、吃饭不香等。
三、特殊人群表现特点
1.儿童
儿童骨髓炎在局部症状上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因为儿童骨骼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例如,儿童的骨膜较厚,感染时脓液容易在骨膜下积聚,但早期红肿热等表现可能不十分明显。在全身症状方面,儿童高热相对更常见,而且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染容易扩散,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观察。比如幼儿患骨髓炎时,可能仅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等非典型症状,家长需要特别留意,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
老年人骨髓炎患者全身症状可能相对较轻,发热程度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局部症状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会影响骨髓炎的恢复。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足部骨髓炎时,由于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局部血液循环差,感染不易控制,同时糖尿病也会使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病情恢复缓慢。老年人还可能因为长期卧床等原因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需要综合考虑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