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运动怎么做
股骨颈骨折术后分早期(1-2周)、中期(3-6周)、后期(6周以上)进行康复运动,早期有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中期有髋关节屈伸、膝关节屈伸运动;后期有站立、行走训练,不同患者群体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
一、术后早期康复运动(术后1-2周)
1.踝泵运动
患者平卧或坐姿,伸直下肢,缓慢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后保持5-10秒,然后脚尖缓慢下压,至最大限度后保持5-10秒,如此为1组,每次进行10-15组,每天3-4次。该运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不影响股骨颈骨折部位,因为主要是通过踝关节的活动来带动下肢肌肉和静脉血液回流。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由于骨骼发育未成熟,运动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老年患者可能肌肉力量较弱,可适当减少每组的次数,但要保证每天的运动频率。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患者伸直患侧下肢,收紧大腿前方的肌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10-15次,每天3-4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能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为后期的关节活动和行走提供力量基础。对于有基础病史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运动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心率过快等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强度;女性患者在进行该运动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若有骨质疏松等情况,要防止因肌肉收缩力度过大加重骨骼负担。
二、术后中期康复运动(术后3-6周)
1.髋关节屈伸运动(在床上进行)
患者仰卧位,健侧下肢屈曲,用健侧下肢抬起患侧下肢,使患侧髋关节缓慢屈曲,至最大限度后保持5-10秒,然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每次10-15次,每天3-4次。此运动可逐渐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对于年龄较大且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在进行髋关节屈伸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因髋关节活动幅度过大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男性患者若有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骨骼的血液供应,在运动时要密切关注自身髋关节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运动。
2.膝关节屈伸运动
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缓慢屈曲膝关节,使足跟尽量靠近臀部,至最大限度后保持5-10秒,然后缓慢伸直膝关节,重复进行,每次10-15次,每天3-4次。膝关节屈伸运动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功能,同时也能促进下肢整体的血液循环。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肌肉恢复,在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时要注意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因运动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影响康复进程。
三、术后后期康复运动(术后6周以上)
1.站立训练
患者在家人搀扶或借助助行器的情况下,逐渐进行站立训练。开始时每次站立时间可从3-5分钟逐渐增加到10-15分钟,每天进行3-4次。站立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适应体重在患侧下肢的分布,增强下肢的负重能力。对于肥胖患者,由于体重较大对下肢关节压力大,在站立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早增加站立时间和重量,防止加重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负担;妊娠期女性虽然相对较少出现股骨颈骨折,但如果发生,在站立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家人的搀扶力度和稳定性,因为妊娠期身体重心改变等因素可能影响站立时的平衡。
2.行走训练
在站立训练适应后,可进行行走训练。开始时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逐渐过渡到使用拐杖,最后可尝试独立行走。行走时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步伐不宜过大。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行走训练时要格外谨慎,因为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平衡和协调能力,需要家人在旁密切保护,防止摔倒;青年患者如果是由于运动损伤导致的股骨颈骨折,在恢复行走后要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活动范围,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再次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