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悸有什么症状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不适感或心慌感,可由心跳过快、过慢、心律不齐等引起,其常见症状包括心跳异常感(如心跳过快、过慢、心律不齐)和伴随症状(如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表现多样,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心悸的定义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人对自己的心跳感知发生变化时,就可能产生心悸的感觉,它可以是心脏跳动过快、过慢、心律不齐等引起的主观感受。
二、心悸的常见症状
1.心跳异常感
心跳过快:可表现为明显的心跳加快,每分钟心跳次数可能超过100次(成人正常心率范围一般为60-100次/分钟)。例如,在剧烈运动后、情绪激动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心跳过快,但如果是频繁的、无明显诱因的心跳过快则需引起重视。对于儿童来说,不同年龄段正常心率范围不同,新生儿心率可在120-140次/分钟,1-3岁儿童心率多在100-120次/分钟,若儿童出现心跳过快且伴有精神不佳、活动耐力下降等情况也需考虑心悸相关问题。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激素变化等因素,也可能更容易出现心跳过快相关的心悸症状。
心跳过慢:心跳次数可能低于60次/分钟,成人低于60次/分钟即为心动过缓。一些运动员或长期进行体力活动的人可能基础心率较慢,但如果出现头晕、乏力、眼前发黑等症状,可能是心跳过慢导致心输出量不足引起的心悸表现。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可能会有一定变化,若出现心跳过慢且伴有不适症状更需关注,因为可能影响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心律不齐:感觉心跳节律不规整,有的时候心跳间隔不均匀。例如能感觉到心脏跳动有漏搏感,即突然有一次心跳好像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有力地跳动一下。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可能因精神压力大、熬夜等生活方式因素引起,而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心律不齐可能是病情变化的一种表现。女性在更年期时,由于内分泌紊乱等原因,也较易出现心律不齐相关的心悸症状。
2.伴随症状
胸闷:患者会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憋闷感,呼吸可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在心悸发作时,会觉得胸口像被重物压住一样,呼吸不够顺畅。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胸闷伴心悸时,要警惕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加重的表现,如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可能同时出现胸闷和心悸。
气短:呼吸变得急促、困难,稍微活动一下就感觉气不够用。例如走路稍快就气喘吁吁,同时伴有心悸症状。老年人本身心肺功能相对较弱,若出现气短伴心悸,更要考虑是否存在心肺功能不全等问题。女性在妊娠中晚期,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胸腔,也可能出现气短伴心悸的情况,这属于生理状态下的一种变化,但也需密切观察。
头晕:会感到头部昏沉、眩晕,严重时可能站立不稳。心悸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时就容易出现头晕症状。儿童若出现头晕伴心悸,要考虑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等问题,因为儿童时期心脏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一些先天性心脏异常可能导致此类症状。女性在经期出血较多时,若出现头晕伴心悸,要注意可能是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进而引起心脏供血相关问题出现心悸,同时伴有头晕。
乏力:感觉身体疲倦、没有力气,即使没有进行剧烈运动也会有这种疲惫感。心悸使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就会出现乏力症状。对于糖尿病患者,若出现心悸伴乏力,要考虑是否是血糖异常波动引起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导致的心悸,进而出现乏力表现。老年人出现乏力伴心悸,要排查是否有心脏疾病、贫血等多种可能因素。
心悸的症状表现多样,每个人的感受可能有所不同,当出现上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