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治疗癣
癣的正确治疗需先明确类型,一般治疗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药物治疗包括外用抗真菌药物(连续用2-4周,儿童选温和药)和口服抗真菌药物(病情重或外用不佳时用,注意肝肾毒性),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复发要注意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
一、明确癣的类型
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常见类型有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等。不同类型的癣在治疗上有一些共性,但也需根据具体类型特点进行相应处理。
二、一般治疗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患癣部位,要注意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病变部位,清洗后及时擦干,尤其是皮肤褶皱处等容易潮湿的地方。例如,足癣患者应选择透气的鞋袜,每天更换袜子,保持足部干燥,这样可以抑制皮肤癣菌的生长繁殖,因为皮肤癣菌在潮湿环境中更易活跃。
避免搔抓:搔抓会导致皮肤破损,一方面可能使癣的范围扩大,另一方面容易引发继发感染。比如体癣患者搔抓后,可能会使原本局限的皮损向周围扩散,而且破损皮肤容易受到细菌等其他病原体的侵袭,引起红肿、化脓等感染情况。
三、药物治疗
外用抗真菌药物:这是治疗癣的主要药物类型。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等,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来发挥抗真菌作用;还有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乳膏等,能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影响真菌细胞壁的合成。一般需要连续使用药物2-4周,即使症状缓解后也不应立即停药,以免复发。对于儿童患者,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时要注意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并且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因为儿童皮肤相对娇嫩。
口服抗真菌药物:在一些病情较严重、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或者泛发性癣的情况下可能会使用。例如伊曲康唑胶囊等,但口服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肝肾毒性风险,所以在使用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如肝病、肾病等)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儿童一般优先选择外用药物,除非病情非常严重且经过评估后认为口服药物的获益大于风险时才考虑使用。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癣时,由于皮肤薄嫩、代谢等与成人不同,在治疗上更倾向于选择温和、低刺激性的外用药物。同时,要注意避免儿童搔抓,家长可以给儿童剪短指甲或者戴上手套等进行防护。另外,儿童的生活方式方面,要保持衣物清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减少对病变皮肤的摩擦。
孕妇:孕妇患癣时,外用抗真菌药物的选择要谨慎。一般可以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外用的克霉唑乳膏等,但使用前需要咨询医生。因为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口服抗真菌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通常不建议孕妇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主要以外用药物为主,并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老年人:老年人患癣时,要考虑其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与其他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皮肤可能存在干燥等情况,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的基础上,可适当使用一些保湿剂来维护皮肤屏障功能,帮助癣的恢复。并且老年人的活动量可能相对较少,要注意病变部位的卫生和护理,避免长时间处于不透气的环境中。
五、预防复发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自身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等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例如,家庭中如果有成员患有癣,要将患者的衣物、毛巾等进行单独清洗、消毒,避免其他人接触后被感染。
增强免疫力: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增强机体免疫力。合理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适当运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降低癣复发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