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穿孔怎么办
急性阑尾炎穿孔需从诊断评估、治疗措施、术后护理与康复、预防复发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处理。诊断评估包括观察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有急诊手术及把握手术时机;术后护理涉及一般护理和感染控制;预防复发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预防并发症需关注腹腔脓肿和肠粘连等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的注意要点。
一、诊断评估
1.临床表现观察:急性阑尾炎穿孔患者多有典型阑尾炎病史,如初始脐周或上腹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的过程,穿孔后腹痛可暂时缓解,但随后全腹痛会逐渐加重,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可见右下腹固定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穿孔后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范围扩大。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能症状不典型,需更细致观察;老年人反应可能迟钝,临床表现可能相对隐匿。女性患者需注意与妇科疾病鉴别。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感染存在。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特殊病史人群,需结合病史调整对血常规结果的解读。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发现阑尾肿大、周围积液等情况;腹部CT有助于更清晰显示阑尾穿孔情况、腹腔内积液范围等,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体质人群对影像学检查的耐受性和选择需综合考虑,例如儿童可能更倾向于超声检查以减少辐射暴露。
二、治疗措施
1.手术治疗
急诊手术:一旦确诊急性阑尾炎穿孔,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为阑尾切除术。手术可以清除感染病灶,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对于穿孔时间短、腹腔污染相对较轻的患者,可选择单纯阑尾切除;若穿孔时间长、腹腔污染严重,可能需要进行腹腔冲洗引流等操作。不同年龄患者手术耐受情况不同,儿童手术需注意尽量减少创伤,老年人手术则要充分评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
手术时机选择: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穿孔时间短的患者应尽快手术;对于一般情况差、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在改善一般状况后再考虑手术,但也要警惕感染进一步恶化。
三、术后护理与康复
1.一般护理
体位:患者术后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引流,使炎症局限,减轻中毒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半卧位的舒适度和可行性需考虑,儿童可能需要更舒适的体位调整。
饮食:术后需禁食、胃肠减压,待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渐恢复饮食,先从流质饮食开始,再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饮食恢复需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步进行,不同年龄患者饮食过渡速度和种类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术后饮食恢复更要注重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
2.感染控制
抗生素应用: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或有基础疾病者,使用抗生素需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严重影响的抗生素。
切口护理: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预防切口感染。不同年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不同,儿童皮肤娇嫩,更要注意切口局部护理。
四、预防复发与并发症
1.预防复发:患者康复后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运动等,减少阑尾炎复发的风险。对于有反复阑尾炎发作倾向的患者,可在康复后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择期行阑尾切除术。
2.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腹腔脓肿: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发热等情况,若出现应考虑腹腔脓肿可能,及时进行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再次手术引流。对于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发生腹腔脓肿的风险较高,需严格控制血糖。
肠粘连: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肠粘连。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早期活动的方式和强度需适当调整,儿童可在家长协助下适当翻身、活动肢体,老年人则可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