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慢性阑尾炎的原因
慢性阑尾炎主要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也可始为慢性过程,原因包括急性阑尾炎转变(炎症残留致阑尾结构功能改变、阑尾管腔狭窄影响排空)、阑尾管腔梗阻(淋巴滤泡增生、粪石梗阻、寄生虫感染致管腔梗阻引发炎症)及其他因素(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阑尾蠕动排空、遗传因素存关联但后天因素更密切)。
一、急性阑尾炎转变
1.炎症残留:急性阑尾炎发作时,阑尾的炎症没有完全消除,残留的炎症持续刺激阑尾组织,导致阑尾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改变,从而引发慢性阑尾炎。例如,急性阑尾炎经药物治疗后,炎症得到一定控制,但阑尾内可能仍有少量的炎性物质积聚,长期刺激阑尾壁,使阑尾壁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增厚等,进而发展为慢性阑尾炎。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小的患者中可能更为常见,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成熟,急性阑尾炎后炎症容易残留。
2.阑尾管腔狭窄:急性阑尾炎发作过程中,阑尾管腔可能因炎症水肿、淋巴结肿大等原因导致狭窄,即使急性炎症消退,狭窄的管腔仍然存在,影响阑尾的排空功能。食物残渣、粪便、寄生虫等容易在阑尾管腔内积聚,进一步刺激阑尾黏膜,引发慢性炎症。对于不同性别来说,这种情况的发生机制并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的人群,阑尾排空功能可能相对较弱,更易因阑尾管腔狭窄引发慢性阑尾炎。
二、阑尾管腔梗阻
1.淋巴滤泡增生:阑尾黏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当人体受到感染等因素刺激时,阑尾黏膜下层的淋巴滤泡可发生增生,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淋巴滤泡增生较为常见。增生的淋巴滤泡可导致阑尾管腔狭窄,影响阑尾内容物的排出,从而引发慢性阑尾炎。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能诱发阑尾淋巴滤泡增生,进而引起阑尾管腔梗阻,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由于淋巴系统较为活跃,淋巴滤泡增生导致阑尾管腔梗阻引发慢性阑尾炎的情况相对较多。
2.粪石梗阻:粪石是由阑尾腔内的粪便、钙盐等物质积聚形成的固体物质,可阻塞阑尾管腔。粪石的存在会使阑尾腔内压力升高,阑尾壁血运受阻,从而引发炎症,且这种炎症往往呈慢性过程。长期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的人群,粪便容易干结形成粪石,增加了粪石梗阻的风险,进而可能引发慢性阑尾炎。不同性别在粪石梗阻导致慢性阑尾炎的发病风险上并无显著差异,但生活方式中饮食结构不合理的人群,更易出现粪石梗阻。
3.寄生虫感染:如蛔虫等寄生虫可进入阑尾管腔,引起管腔梗阻,同时寄生虫的活动及其代谢产物可刺激阑尾黏膜,导致阑尾炎症反复发作,逐渐转变为慢性阑尾炎。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寄生虫感染引发慢性阑尾炎的情况相对较多。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接触寄生虫的机会较多,因此因寄生虫感染导致阑尾管腔梗阻引发慢性阑尾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其他因素
1.胃肠道功能紊乱:长期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便秘、腹泻等,可影响阑尾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功能。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阑尾排空不畅,使得阑尾内的分泌物积聚,容易引发阑尾的慢性炎症。例如,长期便秘的患者,肠道内的压力增加,可能会影响到阑尾的排空,从而增加慢性阑尾炎的发病风险。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增加慢性阑尾炎的发病几率。
2.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慢性阑尾炎可能与遗传因素存在一定关联。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的阑尾结构和功能存在先天性的易感性,更容易发生阑尾的炎症反应并发展为慢性阑尾炎。但目前关于慢性阑尾炎的遗传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其中的具体关联。不过,遗传因素在慢性阑尾炎发病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主要还是与上述的炎症残留、管腔梗阻等后天因素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