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有什么症状表现
心悸是自觉心脏跳动不适感或心慌感,主观感受有心跳异常(过快、过慢、不规则)和心慌感,伴随症状包括胸闷、气短、头晕、乏力、出汗等,不同人群因不同原因出现相应表现,如冠心病患者心悸伴胸闷,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可致心悸伴气短等
一、主观感受方面
1.心跳异常感
心跳过快:可感觉心跳明显加快,频率超过正常范围(成人正常窦性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有的患者会感觉心跳像跑马一样,快速而有力,这种情况可见于多种原因,如运动、情绪激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在儿童中,如果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也可能出现心跳过快导致的心悸,儿童由于心脏代偿功能相对较弱,心跳过快时可能更易察觉不适。
心跳过慢:部分患者会感觉心跳缓慢,甚至有长时间的停搏感,当心率低于60次/分钟时可能出现,常见于运动员、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他们的心脏功能较好,窦性心律可偏慢,但如果是因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心跳过慢,如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会有明显的心悸感,同时可能伴有头晕、黑矇等症状,老年人如果有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更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心跳不规则:能感觉到心脏跳动不整齐,有间歇或乱跳的感觉,常见于心律失常,如早搏(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房颤动等。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悸症状可能更明显,而年轻女性如果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也可能出现功能性的心跳不规则导致的心悸。
2.心慌感:患者会有一种内心不安、紧张,感觉心脏不受控制的心慌感觉,这种感觉可能在安静状态下更明显,也可能在活动后加重。比如一些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常会有无明显诱因的心慌心悸,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女性在更年期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容易出现心慌心悸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心悸症状。
二、伴随症状方面
1.胸闷:心悸时常可伴有胸闷,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憋闷感,呼吸不畅。例如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除了心悸外,往往会伴随胸闷,活动后胸闷心悸症状可能加重;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同时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时,心悸伴随胸闷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气短: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感觉空气不够用。当心悸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时,会引起机体缺氧,从而出现气短症状。比如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心脏输出量减少,会出现气短,儿童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心功能不全,也会出现气短伴随心悸的情况,儿童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功能储备相对较差,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关注。
3.头晕:部分心悸患者会出现头晕症状,尤其是心跳过快或过慢导致心输出量减少时,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例如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率过慢时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脑供血不足时头晕症状可能更明显;年轻女性如果贫血同时伴有心悸,也可能出现头晕,因为贫血会导致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代偿,同时脑供血也会受到影响。
4.乏力:患者感觉全身没有力气,肢体酸软。这是因为心悸时心脏功能异常,机体供氧供血不足,导致全身代谢功能受到影响。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除了心悸外,常伴有乏力,因为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同时心脏负担加重;儿童如果患有心肌炎,也会出现乏力伴随心悸的情况,儿童患病后身体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充分休息。
5.出汗:有的患者会出现出汗增多的情况,尤其是在心悸发作时,可能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比如低血糖时,除了心悸外,常伴有出汗,这是机体的应激反应;对于更年期女性,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悸发作时也容易出汗,女性在更年期时体内激素波动大,植物神经调节失衡,出汗等症状较为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