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肋骨骨折血胸怎么治疗
针对胸部相关损伤需进行一般处理如监测生命体征、卧床休息;止痛治疗可选用合适药物;胸腔积液根据量的不同采取小量密切观察、中大量穿刺抽血或闭式引流等处理;肋骨骨折可固定胸廓或手术治疗;还需防治肺部感染和进行性血胸,不同年龄患者因生理特点不同处理时需适当调整。
一、一般处理
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有所差异,儿童的心率、呼吸频率相对较快,需格外关注其波动情况。例如,儿童心率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标准,婴儿心率通常为110-130次/分,幼儿为100-120次/分等;血氧饱和度正常范围在95%-100%,若低于此范围需及时处理。
2.卧床休息: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减轻疼痛和避免肋骨骨折断端进一步损伤周围组织,尤其对于有合并症或年龄较大的患者,更需注意休息,避免因活动不当导致病情加重。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机能衰退,活动耐受力差,卧床休息可降低心肺等重要器官的负担。
二、止痛治疗
1.药物止痛: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合适的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需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止痛药物,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某些药物可能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三、胸腔积液处理
1.小量血胸处理:小量血胸可自行吸收,主要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了解血胸的吸收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的复查频率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观察血胸变化,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
2.中、大量血胸处理
胸腔穿刺抽血:对于中、大量血胸,可进行胸腔穿刺抽出血液,减轻胸腔压力,改善呼吸功能。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意穿刺的部位和深度,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胸廓弹性较差等因素,操作需更加轻柔谨慎。
胸腔闭式引流:若血胸量较大且持续存在,多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将胸腔内的积血引出,促进肺复张。在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过程中及术后,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若引流出血性液体较多且持续不减少,可能提示有进行性出血等情况,需及时处理。对于婴幼儿患者,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时要特别注意导管的固定和护理,防止导管脱出等意外情况发生。
四、针对肋骨骨折的处理
1.固定胸廓:对于单纯肋骨骨折,可采用胸带外固定等方法固定胸廓,减少肋骨断端活动引起的疼痛,有利于骨折愈合。固定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则会影响呼吸等功能。不同年龄患者的胸廓特点不同,固定的方式和力度可能需要适当调整,例如儿童胸廓尚在发育中,固定时要避免影响胸廓正常生长。
2.手术治疗:如果肋骨骨折合并有严重的胸腔内脏器损伤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等。但手术治疗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掌握。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后再决定是否采取手术治疗。
五、并发症防治
1.肺部感染防治: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年龄较大或体质较弱的患者。儿童患者由于咳嗽反射较弱等原因,也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更要注重呼吸道护理。
2.进行性血胸的防治: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进行性血胸的表现,如血压持续下降、心率加快、胸腔闭式引流出血速度较快等,一旦发现,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必要时再次手术探查等。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进行性血胸的风险更高,需加强监测和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