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该怎么办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包括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等症状表现、右下腹固定压痛等体征检查及血常规、腹部B超、腹部CT等辅助检查;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特定患者,用抗生素抗感染,需密切观察病情)和手术治疗(绝大多数确诊后尽早进行,有开腹和腹腔镜术式);治疗后要注意术后一般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循序渐进恢复饮食等)和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留意各类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一、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1.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开始多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分患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早期体温多无明显变化,炎症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升至38℃左右,小儿患者体温升高相对更明显,这与小儿自身生理特点有关,小儿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炎症反应可能更易引起体温波动。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较快,腹痛往往不典型,可能以哭闹、拒按右下腹部为主;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症状相对不典型,腹痛可能较轻,但病情可能较重,因为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下降。
2.体征检查
右下腹固定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部分患者可伴有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提示炎症已波及腹膜。小儿由于腹肌发育不完善,腹肌紧张体征可能不明显,但压痛往往存在。
3.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升高,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多在70%以上,但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白细胞计数可能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升高,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腹部B超检查: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等情况,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有一定帮助,尤其适用于小儿、妊娠期女性等不宜行X线检查的人群。在妊娠期,腹部B超可以在不暴露胎儿过多于射线的情况下协助诊断急性阑尾炎。
腹部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病例,如怀疑阑尾周围脓肿等情况,腹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因为有一定辐射。
二、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早期、发病已超过3天且炎症已趋于局限的患者,以及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主要是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常选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联合甲硝唑等。非手术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病情加重,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对于小儿患者,非手术治疗更需谨慎,因为小儿病情变化快,要密切监测体温、腹痛等情况,一旦有恶化迹象立即手术。
2.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尽早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方式有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尤其是对于肥胖患者、妊娠期患者等有一定优势。对于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手术应积极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后尽早进行,因为老年人阑尾炎症发展快,易出现穿孔等并发症。
三、急性阑尾炎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术后一般护理
对于行阑尾切除术后的患者,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小儿患者术后要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饮食方面,患者排气后可逐渐恢复饮食,开始先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小儿患者术后饮食恢复更要循序渐进,根据其消化能力逐步调整饮食种类和量,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等情况。
2.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
术后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对于切口感染,要保持切口清洁,定期换药。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切口护理,防止感染。一旦出现腹痛、发热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