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是什么病
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阑尾位于右下腹,病因主要有管腔阻塞和细菌入侵,临床表现有腹痛、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及相应体征,检查包括血常规和影像学,治疗分手术和非手术,儿童、妊娠期妇女、老年人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解剖位置
阑尾炎是指阑尾发生的炎症,阑尾是位于人体右下腹的一条细长盲管,一端与盲肠相连,另一端为盲端。
二、病因
1.阑尾管腔阻塞:这是最常见的病因,淋巴滤泡增生是儿童阑尾炎常见的梗阻原因,而粪石是成年人阑尾炎常见的梗阻因素,此外,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等也可引起阑尾管腔阻塞,管腔阻塞后,阑尾黏膜仍继续分泌黏液,使腔内压力上升,血运发生障碍,促使阑尾炎症发生。
2.细菌入侵:当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繁殖并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损伤阑尾黏膜上皮,细菌进而侵入阑尾肌层,引起阑尾炎症。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不同类型的阑尾炎腹痛特点有所差异,如单纯性阑尾炎表现为轻度隐痛;化脓性阑尾炎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阑尾炎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胃肠道症状:早期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有的病例可发生腹泻。
全身症状:早期有乏力、发热等,体温多在38℃左右,如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疸。
2.体征
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腹膜刺激征:包括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提示阑尾炎症加重,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等。
右下腹包块: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可在右下腹触及压痛性包块。
四、检查方法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部分患者白细胞可无明显升高,多见于单纯性阑尾炎或老年患者。
2.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有助于鉴别诊断,尤其适用于小儿、妊娠期妇女及肥胖患者的阑尾炎诊断。
腹部CT:对于复杂阑尾炎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清晰显示阑尾的形态、周围组织的情况等。
五、治疗
1.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早期施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方式有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早期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如阑尾已化脓、坏疽或穿孔,手术难度增大,术后并发症增多。
2.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及急性阑尾炎的早期阶段,患者不接受手术治疗或客观条件不允许,或伴存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有手术禁忌证者。可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观察病情变化。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阑尾炎病情发展较快且较重,体征不典型,穿孔率较高。在护理上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腹痛的部位、程度、频率以及精神状态等。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更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细致观察。在治疗上,应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但也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时手术,避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
2.妊娠期妇女:妊娠期阑尾炎较常见,随着妊娠子宫的增大,阑尾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压痛部位也会随之上移。妊娠期阑尾炎治疗原则是早期手术为主,妊娠后期的腹腔感染难以控制,更应早期手术。手术操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术后需选用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
3.老年人:老年人阑尾壁变薄,血管硬化,易发生阑尾缺血坏死或穿孔。老年人对疼痛感觉迟钝,腹肌薄弱,腹膜刺激征不明显,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延误诊断和治疗。治疗上应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尽早手术,同时注意处理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后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