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冻疮
冻疮是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宝宝因皮肤薄、皮下血管丰富易长冻疮,有初期、进展期表现,可通过保暖防护、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长冻疮后轻度、有水疱、皮肤溃烂的情况处理不同,特殊人群宝宝长冻疮要注意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
一、冻疮的定义与成因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宝宝皮肤较薄,皮下血管丰富,在低温(一般指环境温度在10℃以下)、潮湿的环境下,局部小动脉发生痉挛,长时间的痉挛会使血管麻痹而扩张,导致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从而引发冻疮。
二、宝宝长冻疮的表现
1.初期表现:皮肤先呈苍白、冰冷,继而出现红斑,按压褪色,伴有肿胀、瘙痒感,这是冻疮的早期症状,此时若能及时采取措施,可能避免冻疮进一步加重。
2.进展期表现:随着病情发展,红斑颜色加深,可变为紫红色,皮肤肿胀加剧,出现水疱或大疱,疱液清亮或为血性,触碰时疼痛明显,宝宝可能会因疼痛而哭闹不安。严重时皮肤会发生溃烂、坏死。
三、预防宝宝长冻疮的措施
1.保暖防护
外出时:根据天气情况为宝宝穿戴合适的保暖衣物,如厚帽子、围巾、手套、厚袜子等,尽量减少皮肤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的面积。例如,选择防风、保暖性能好的儿童专用防寒服,帽子要能完全覆盖头部,手套要合适,保证宝宝手部活动不受限且能保持温暖。
室内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18-22℃左右,湿度在40%-60%为宜。可以使用暖气、空调等设备调节室内温度,但要注意通风,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2.促进血液循环
适当活动:鼓励宝宝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在天气不太寒冷时进行散步等运动,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但要注意避免在极端寒冷的时段外出。运动可以让宝宝的身体产生热量,增强抗寒能力。
按摩:家长可以在宝宝睡前为其轻轻按摩手部、脚部等易长冻疮的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从手指或脚趾的末端向心脏方向轻轻揉搓。
四、宝宝长冻疮后的处理
1.轻度冻疮
复温:如果冻疮处于早期,皮肤没有破损,可以将宝宝长冻疮的部位浸泡在38-40℃的温水中复温,复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即可,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
涂抹护肤品:复温擦干后,可以涂抹一些含有维生素E等成分的保湿护肤品,保持皮肤的湿润,促进皮肤修复,但要注意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产品,避免引起宝宝皮肤过敏。
2.有水疱的冻疮
保持清洁:如果水疱较小,让其自行吸收即可,要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宝宝搔抓,防止水疱破裂引起感染。可以用碘伏对局部进行消毒,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
水疱较大:如果水疱较大,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医生会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液抽出,然后进行相应的消毒和包扎处理,防止感染。
3.皮肤溃烂的冻疮
及时就医:当宝宝冻疮出现皮肤溃烂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医生会根据溃烂的情况进行清创、抗感染等治疗。一般会使用碘伏等消毒剂清洁溃烂部位,然后可能会涂抹一些抗感染的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等,同时要注意保持溃烂部位的干燥、清洁。
五、特殊人群(宝宝)长冻疮的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宝宝皮肤娇嫩,在处理冻疮时要格外小心,操作要轻柔。对于低龄宝宝,家长更要密切关注其冻疮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或冻疮有加重趋势,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不当导致病情恶化。
2.生活方式:平时要注意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宝宝的抗寒能力和皮肤的修复能力。同时,要让宝宝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
3.病史因素:如果宝宝既往有冻疮病史,那么在寒冷季节更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因为有冻疮病史的宝宝再次发生冻疮的风险相对较高。家长要格外留意宝宝皮肤的状况,加强保暖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