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大腿肌肉萎缩怎么办
髌骨骨折康复包括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进阶和饮食调整。康复训练有等长收缩、直腿抬高;物理治疗包含低频电刺激、红外线照射;运动疗法进阶有靠墙静蹲、步态训练;饮食要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以促进肌肉修复、防止萎缩、恢复功能等。
一、康复训练
1.等长收缩训练:在髌骨骨折固定期间,可进行大腿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取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缩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这种训练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对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都适用,尤其适合骨折早期无法进行大幅度关节活动的情况,因为它不依赖关节的活动度,能在骨折固定状态下刺激肌肉。
2.直腿抬高训练:当骨折恢复到一定程度,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患肢伸直,缓慢抬高至离床面约30°-45°,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训练可以有效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根据骨折恢复情况适当调整训练的幅度和次数,避免过度用力影响骨折愈合。
二、物理治疗
1.低频电刺激:低频电刺激可以通过电流刺激肌肉收缩,模拟正常的神经冲动,促进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防止肌肉萎缩。对于髌骨骨折后大腿肌肉萎缩的患者,可采用低频电刺激疗法,一般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周进行3-5次。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以使用低频电刺激,儿童患者在治疗时要注意电流强度的调节,以患者能够耐受且不影响骨折愈合为原则。
2.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为肌肉的修复和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红外线照射大腿肌肉部位,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天1-2次。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红外线照射都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红外线直接照射眼睛等敏感部位。
三、运动疗法进阶
1.靠墙静蹲:当骨折愈合较好时,可进行靠墙静蹲训练。患者背部靠墙,双脚与肩同宽,慢慢下蹲,使大腿与小腿夹角约为90°,保持这个姿势30-60秒后缓慢站起,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成年人可以较好地耐受这种训练,但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避免膝关节过度内扣或外展;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和肌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且控制训练的时间和强度,防止对骨骼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2.步态训练:在肌肉力量有所恢复后,可进行步态训练。患者在平坦的地面上缓慢行走,注意保持正确的步态,患侧下肢尽量按照正常的步态节奏着地和迈步。对于成年人来说,步态训练有助于恢复正常的下肢功能,促进肌肉的协调运动;儿童患者在进行步态训练时,家长要在旁边密切监护,确保行走安全,并且根据儿童的发育情况逐步引导其掌握正确的步态。
四、饮食调整
1.蛋白质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对于肌肉的修复和生长非常重要。可以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对于髌骨骨折大腿肌肉萎缩的患者,成年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维持在1.2-1.5g/kg体重,儿童患者则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一般学龄前儿童每天蛋白质摄入量约为35-40g,学龄儿童约为40-55g。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肌肉合成的重要原料,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肌肉萎缩的改善。
2.维生素摄入:维生素对于肌肉的正常代谢也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维生素D,它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而钙是维持肌肉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患者可以通过适当晒太阳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也可以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动物肝脏等。同时,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C等其他维生素的摄入,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对肌肉周围的组织修复也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