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
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无手术禁忌证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机根据不同患者有调整,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调整饮食、指导活动,特殊人群术后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一旦确诊,如无手术禁忌证,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有效治疗方法。因为阑尾一旦发生炎症,可能会迅速进展,出现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而手术可以直接切除病变的阑尾,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例如,有研究表明,急性阑尾炎患者若不及时手术,穿孔发生率可高达10%-20%,而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手术方式
1.开腹阑尾切除术:这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医生会在右下腹做一个适当长度的切口,进入腹腔后找到阑尾,将其切除并进行缝合。对于一些病情复杂、阑尾炎症严重粘连或者儿童患者等情况,开腹手术有时是必要的,但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切口可能会有一定的感染等风险。
2.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通过在腹部做几个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相关手术器械进行阑尾切除。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一般来说,对于大多数急性阑尾炎患者,如果没有严重的腹腔粘连等特殊情况,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优先选择的术式。但对于病情非常危重、存在严重腹腔感染等情况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腹腔镜手术。
三、手术时机选择
1.早期手术:一旦确诊急性阑尾炎,应尽早进行手术。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早期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良好;对于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早期手术可以及时控制炎症扩散,减少并发症发生。一般来说,在确诊后24-48小时内手术效果较好。
2.特殊情况的手术时机调整
儿童患者:儿童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较快,穿孔率高于成人,所以更应尽早手术。例如,婴幼儿急性阑尾炎往往症状不典型,但病情进展迅速,一旦怀疑应尽快手术。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体征较轻,但病情往往较重,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所以对于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应在完善相关检查后,尽早评估手术指征并进行手术,因为老年患者阑尾穿孔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如腹腔感染、肠梗阻等风险增加。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较为特殊,随着妊娠月份增加,子宫增大,阑尾位置会发生改变,诊断相对困难。一般来说,妊娠中晚期的急性阑尾炎应尽早手术,因为延误手术可能会导致流产、早产等严重后果。
四、术后注意事项
1.一般监测: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观察腹部伤口情况,有无渗血、渗液等。
2.饮食调整:术后禁食一段时间,待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渐恢复饮食。开始时可进流质饮食,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饮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和身体康复。
3.活动指导: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如术后第一天可在床上进行翻身等活动,术后2-3天可适当下床活动,这样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但活动应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4.特殊人群术后注意
儿童患者:儿童术后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腹部症状等。由于儿童自我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注意孩子有无腹痛复发、发热等情况。同时,儿童术后活动需要家长协助,避免剧烈活动导致伤口裂开等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术后要特别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可进行雾化吸入等辅助排痰。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定时协助翻身、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因为手术可能会对妊娠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要注意胎儿的情况,定期进行产检,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