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髋关节脱位有外观与皮纹异常(双侧大腿皮纹及臀纹不对称、患侧大腿短缩)、关节活动异常(患侧髋关节外展受限、弹响或弹感)、学步后步态异常等表现,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新生儿期不典型,6个月-1岁较典型,1岁以上更明显,女婴表现与男婴有一定差异,护理时要注意观察,疑似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诊断治疗很重要。
一、婴儿髋关节脱位的症状表现
(一)外观与皮纹异常
1.双侧大腿皮纹及臀纹不对称:正常婴儿双侧大腿内侧皮肤皱褶及臀部皮纹是对称的,而髋关节脱位患儿患侧皮纹会增多、增深,双侧下肢不等长,会出现皮纹不对称的情况。这是因为髋关节脱位导致患侧下肢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引起皮纹分布异常,这种情况在女婴中相对更常见,可能与女婴的生理结构及髋关节发育特点有关。
2.患侧大腿短缩:脱位侧的大腿相对于另一侧会显得较短,这是由于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位置异常,导致下肢整体长度出现差异,可通过测量双侧大腿的长度进行初步判断,该表现与婴儿的生长发育阶段相关,因为婴儿处于快速生长阶段,髋关节的细微变化都可能较明显地体现在肢体长度上。
(二)关节活动异常
1.患侧髋关节外展受限:正常婴儿髋关节可以外展至较大角度,而髋关节脱位患儿患侧髋关节外展受限,不能像正常侧那样轻松外展。这是因为脱位的髋关节结构异常,限制了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与婴儿髋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及脱位后的病理改变有关,在给婴儿更换尿布或进行髋关节活动检查时可发现该异常。
2.弹响或弹感:部分髋关节脱位婴儿在被动活动髋关节时,可感觉到或听到弹响或弹感,这是由于脱位的股骨头在复位过程中通过异常的关节结构时产生的,该表现与髋关节内部的病理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在进行髋关节被动活动检查时需注意观察。
(三)步态异常(学步后)
当婴儿开始学步后,如果存在髋关节脱位,可能会出现跛行步态,一侧下肢行走时呈现异常的步态,患侧下肢负重时会有异常表现,这是因为髋关节脱位影响了下肢的正常力学传导,导致步态发生改变,与婴儿开始负重行走后的下肢力学环境变化以及髋关节脱位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有关。
二、不同年龄段婴儿髋关节脱位表现的差异
(一)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髋关节脱位表现往往不典型,除了可能存在上述皮纹不对称、外展受限等情况外,有时仅表现为单侧下肢活动较对侧少,但由于新生儿期婴儿活动相对较少,这些表现可能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及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髋关节的异常表现可能不明显,需要专业的检查手段来辅助诊断。
(二)6个月-1岁婴儿
此阶段婴儿髋关节脱位的表现相对较典型,除了皮纹不对称、外展受限等情况更明显外,还可能出现患侧髋关节脱位后呈现屈曲、内收畸形,单侧脱位时会出现“鸭步”等表现。这是因为随着婴儿生长发育,髋关节的活动及肢体的力学环境发生变化,脱位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与该阶段婴儿的生长发育速度及髋关节的功能需求增加有关。
(三)1岁以上婴儿
1岁以上婴儿髋关节脱位的表现除了有典型的步态异常外,还可能出现患肢不等长更加明显,骨盆倾斜等表现,由于骨骼逐渐发育成熟,髋关节脱位对肢体及骨盆的影响更加显著,与骨骼的生长发育阶段及髋关节脱位对骨骼力学平衡的长期影响有关。
三、特殊人群(婴儿)髋关节脱位表现的注意事项
对于女婴,由于其生理结构特点,髋关节脱位的表现可能在皮纹不对称等方面与男婴有一定差异,但这不是绝对的区分标准。在护理婴儿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婴儿双侧下肢的对称性、皮纹情况以及髋关节活动情况,尤其是在更换尿布、给婴儿进行肢体活动时要仔细检查。如果发现疑似髋关节脱位的表现,应及时带婴儿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如超声检查等,因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婴儿髋关节脱位的预后至关重要,延误诊断可能会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等严重后果,影响婴儿的行走功能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