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怎么办
疝气是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正常位置形成的病症,常见类型有腹股沟疝等,有体表可复性肿块等症状,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适特定人群且效果有限,手术除半岁以下婴儿外多建议进行,不同人群疝气有不同特点及应对建议,早发现早治疗可避免严重并发症。
一、疝气的定义与类型
疝气是指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气类型有腹股沟疝、脐疝、股疝等。腹股沟疝又可分为斜疝和直疝,其中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腹股沟直疝常见于老年男性。
二、疝气的症状表现
一般表现为体表可复性的肿块,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肿块突出,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时肿块可回纳腹腔。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局部坠胀感、隐痛等不适。如果疝气发生嵌顿,即肿块不能回纳,同时伴有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情况较为危急,需立即就医。
三、疝气的治疗方式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于特定人群:对于半岁以下的婴儿,因其腹壁肌肉可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强壮,有自愈的可能,可采用保守观察的方法,但要密切观察疝气情况,若出现嵌顿等异常需及时处理。对于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疝气带等辅助器具,但疝气带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根治疝气,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损伤等问题。
2.原理及注意事项:非手术治疗主要是利用自身机体的发育或外部辅助器具来试图让疝气恢复,但效果有限。在观察等待过程中,要避免患儿剧烈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以免加重疝气。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一般来说,除半岁以下婴儿有自愈可能外,其他情况的疝气均建议手术治疗。对于儿童疝气,通常建议在1岁以后,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对于成人疝气,一旦发现应尽早手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疝气可能会逐渐增大,嵌顿的风险也会增加。
2.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等。传统疝修补术是将缺损处直接缝合,术后疼痛相对明显,复发率相对较高;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使用人工补片进行修补,具有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点;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对手术设备和医生技术要求较高。
四、不同人群疝气的特点及应对建议
(一)儿童疝气
1.特点:儿童疝气多为先天性,以腹股沟斜疝较为常见,往往与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有关。患儿在哭闹、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时,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
2.应对建议:半岁以下婴儿可密切观察,避免其剧烈哭闹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半岁以上仍未自愈或出现嵌顿情况的儿童,应及时就医,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年龄不宜过晚,以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患儿大便通畅,减少哭闹,家长要细心观察患儿腹股沟区情况。
(二)老年疝气
1.特点:老年疝气患者多伴有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便秘等导致腹压增高的基础疾病,疝气容易反复发作且嵌顿风险较高。
2.应对建议:老年患者在决定是否手术时,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对于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在术前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慢性咳嗽、治疗前列腺增生等,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要注意避免腹压增高的因素,如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等,同时要加强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三)女性疝气
1.特点:女性疝气相对男性来说,股疝较为常见,由于女性骨盆较宽等生理特点,股疝容易发生嵌顿,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2.应对建议:女性疝气患者要重视自身症状,一旦发现腹股沟等部位有可复性肿块或不适,应及时就医。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要注意休息,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康复。
总之,疝气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以避免疝气嵌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