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怎么办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包括症状表现(如转移性右下腹痛等)、体征检查(右下腹固定压痛等)和辅助检查(血常规、腹部超声、CT等);治疗分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明确诊断者考虑,有开腹和腹腔镜等方式)和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特定情况,用抗生素等并观察);治疗后术后患者需关注生命体征、伤口和活动等,非手术治疗患者要注意用药、病情监测和生活方式;特殊人群中儿童病情发展快、穿孔率高,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进展,孕妇要兼顾胎儿安全,分别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1.症状表现:典型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初始多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症状不典型,老年人症状相对较轻但病情可能更易加重;女性患者需注意与妇科疾病鉴别。
2.体征检查:右下腹固定压痛是重要体征,部分患者可触及压痛性包块,如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时;还可能有腹膜刺激征,表现为腹肌紧张、反跳痛等,但小儿、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腹膜刺激征可能不明显。
3.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腹部超声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等;CT检查对诊断不典型或复杂情况的急性阑尾炎有重要价值。
二、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1.手术治疗:
适应证: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诊断明确后均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等。
手术方式:有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医院条件选择。
2.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早期、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等情况。主要是通过静脉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但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同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三、急性阑尾炎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
一般情况:术后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胃肠功能恢复前需禁食、胃肠减压,待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渐恢复饮食,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及普通饮食。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遵医嘱按时换药。
活动: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但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
2.非手术治疗患者:
用药依从性:严格按照医嘱按时足量应用抗生素,不得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
病情监测:密切关注腹痛等症状变化,如腹痛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如高热、寒战等,应及时就医。
生活方式调整: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饮食上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四、特殊人群急性阑尾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快,穿孔率高。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腹痛情况等,一旦怀疑急性阑尾炎应尽早就诊。治疗上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尽量优先考虑对儿童身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病情允许可考虑腹腔镜手术,但要注意儿童术后恢复的特殊护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支持等。
2.老年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腹痛较轻,但病情易进展,易出现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就诊时需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全面检查,治疗上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3.孕妇:孕妇患急性阑尾炎时,随着妊娠进展,子宫增大可能会影响阑尾的定位及手术操作。治疗时需兼顾胎儿的安全,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及治疗方法,如优先选择对胎儿辐射小的检查手段,手术时要注意操作轻柔,术后要密切观察孕妇及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