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全身及其他表现,呼吸系统表现为长期慢性咳嗽、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及活动后至静息时的呼吸困难;循环系统有因心脏缺氧等致的心悸及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的发绀;全身有因缺氧等的乏力及因胃肠道淤血等的食欲减退;其他表现有严重缺氧等致的神志改变及右心功能不全致的尿量减少。
一、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出现长期慢性咳嗽,多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为脓性痰。这是因为支气管黏膜受慢性炎症及反复感染刺激,导致黏液分泌增加,例如相关研究显示,约70%-80%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病情活动期有咳嗽咳痰表现,且痰液性状随病情变化而改变。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咳嗽反射相对减弱,排痰能力较差,使痰液潴留风险增加。长期吸烟的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支气管黏膜损伤,进一步加重咳嗽咳痰症状。
2.呼吸困难:早期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静息时也可出现。这是由于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缺氧。例如,患者在从事轻微体力活动,如快走、上楼时就会感到气促,病情严重时,即使平卧休息也会出现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的患者,呼吸困难时可能同时伴有心悸等不适。
二、循环系统症状
1.心悸:患者可有心悸表现,主要是因为心脏缺氧、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引起心脏功能改变。例如,右心室肥厚扩大,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出现心悸症状。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心悸的感受可能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更易感知心悸带来的不适,而年轻患者可能耐受程度相对较好。有基础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心悸症状可能会被原发病掩盖或加重。
2.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所致,表现为口唇、甲床等部位青紫。这是因为肺部气体交换障碍,氧合不足,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长期发绀会影响患者的外周组织氧供,尤其是对于皮肤黏膜较薄的部位,发绀表现更为明显。儿童患者由于皮肤相对较薄嫩,发绀可能更容易被观察到,而对于肤色较深的人群,发绀可能需要更仔细的检查才能发现。
三、全身症状
1.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这与机体缺氧、心功能不全导致能量代谢障碍有关。例如,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供和能量供应,就会出现乏力症状。老年患者本身活动耐力下降,乏力症状可能会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需要家属更多的协助。长期患病的患者可能会因乏力而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
2.食欲减退: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这与胃肠道淤血、缺氧有关。胃肠道淤血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患者进食量减少。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食欲减退表现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而成年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食量减少。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本身就存在消化功能受影响的情况,加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影响,食欲减退可能更为严重。
四、其他表现
1.神志改变: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时,患者可出现神志淡漠、嗜睡甚至昏迷等神志改变。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较为敏感,当机体代偿失调时,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老年患者由于脑功能本身有所衰退,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耐受能力更差,更容易出现神志改变。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脑血管疾病等,神志改变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原发病加重或其他并发症。
2.尿量减少:右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淤血,肾血流减少,可导致尿量减少。例如,右心衰竭使肾脏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从而引起尿量减少。对于老年患者,肾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尿量减少可能会更早被发现,而儿童患者尿量减少可能需要通过准确记录出入量来判断。有慢性肾脏病史的患者,尿量减少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要密切关注肾功能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