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发病受遗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其他病史等多种因素影响,遗传约占40%-60%,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更年期前后女性风险有变化,高盐、高脂、过量饮酒、缺乏运动、肥胖等生活方式是危险因素,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其他病史易并发高血压。
一、遗传因素
1.相关内容: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若父母均患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大约占高血压发病原因的40%-60%。从基因层面来看,可能存在多个与血压调节相关的基因位点发生突变或表达异常,从而影响血压的正常调控机制,使得个体更容易患上原发性高血压。在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中,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血压变化,定期监测血压,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
二、年龄因素
1.相关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一般来说,35岁以后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上升。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僵硬,血管的顺应性下降,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同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改变,心肌肥厚等情况增多,这些因素都导致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对于老年人,要尤为注意定期检测血压,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三、性别因素
1.相关内容:在更年期前,女性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相对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逐渐接近男性甚至高于男性。这与女性在更年期前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雌激素具有一定的血管保护作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血管调节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了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女性在不同年龄段都要关注血压变化,尤其是更年期前后更应加强监测。
四、生活方式因素
1.膳食因素
高盐饮食:过多摄入钠盐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而我国居民普遍钠盐摄入量超标,北方地区尤为明显。长期高盐饮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例如有研究显示,每日钠盐摄入每增加2克,收缩压可升高2-8mmHg,舒张压升高1-4mmHg。
高脂饮食:长期摄入高脂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会导致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外周阻力增大,进而影响血压。高脂饮食还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的情况。
过量饮酒:酒精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同时还会影响肝脏对血压调节相关物质的代谢,长期过量饮酒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每日饮酒量超过50克(相当于白酒1两)的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者。
2.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代谢率降低,脂肪堆积,体重增加,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运动不足还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功能,降低心血管的适应能力,使得血压更容易升高。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3.肥胖: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腹部脂肪堆积过多)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出更多的炎性介质和激素,如瘦素、抵抗素等,这些物质会干扰正常的血压调节机制,导致血压升高。体重指数(BMI)≥28kg/m2的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4倍。
五、其他病史因素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同时糖尿病还会引起肾脏病变,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平衡,从而容易并发高血压。据统计,约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2.肾脏疾病:各种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会影响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和血压的调节功能,导致肾性高血压。肾脏病变会使肾素分泌增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血压升高。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且病情进展过程中血压往往逐渐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