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监护怎么看宫缩
胎心监护图有胎心率和宫缩压力两条曲线,需观察宫缩频率(单位时间内宫缩次数,不同孕周正常范围不同,影响产程判断及早产评估)、强度(由宫缩压力曲线波峰高度判断,影响胎儿及孕妇情况)、持续时间(一次宫缩从开始到恢复基线的时长,影响产程及胎儿缺氧风险),高危妊娠孕妇要密切关注宫缩与胎心率变化关系,早产风险孕妇要严格观察宫缩情况预防早产。
一、宫缩在胎心监护上的表现形式
胎心监护图上通常会有两条主要的曲线,一条是胎心率曲线,另一条是宫缩压力曲线。宫缩压力曲线呈现出周期性的上升和下降。当子宫收缩时,压力曲线会上升,形成一个向上的波峰,代表一次宫缩的开始、持续和结束过程。
二、具体观察指标及意义
(一)宫缩频率
1.定义:指单位时间内宫缩的次数。例如在10分钟内观察宫缩出现的次数。
2.意义:正常情况下,宫缩频率会随着产程进展而发生变化。在分娩发动前,可能会出现不规律的宫缩,频率相对较低;而在临产之后,宫缩频率会逐渐规律且增加。一般来说,临产时宫缩频率通常会达到每10分钟3-5次左右,并且随着产程进展,频率会逐渐加快,这对于判断产程进展有重要意义。对于不同孕周的孕妇,宫缩频率的正常范围不同,在孕晚期如果出现频繁且规律的宫缩(如每5-6分钟1次,持续30秒以上),可能提示早产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二)宫缩强度
1.观察方式:通过宫缩压力曲线的波峰高度来大致判断宫缩强度。波峰越高,说明宫缩强度越大。
2.意义:宫缩强度影响着胎儿在宫内的情况。适当强度的宫缩有助于推动胎儿下降,促进分娩进展。但过强的宫缩可能会导致胎儿缺氧等问题。对于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需要密切关注宫缩强度,因为过强的宫缩可能会加重孕妇的病情或者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例如,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过强的宫缩可能会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所以在胎心监护观察宫缩强度时要格外谨慎,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宫缩持续时间
1.定义:指一次宫缩从开始上升到下降恢复到基线水平的时间长度。
2.意义:正常的宫缩持续时间在临产前后会逐渐发生变化。在分娩早期,宫缩持续时间可能较短,随着产程进展会逐渐延长,一般临产时宫缩持续时间可达30-60秒左右。宫缩持续时间过短可能意味着宫缩乏力,而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增加胎儿缺氧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比如高龄孕妇,由于身体机能等因素,对宫缩持续时间的耐受能力可能不同,需要更精细地观察宫缩持续时间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高龄孕妇发生妊娠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在胎心监护观察宫缩时,对于宫缩持续时间的异常更要及时处理,保障母婴安全。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观察要点
(一)高危妊娠孕妇
1.情况说明:如合并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
2.观察要点:除了常规观察宫缩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外,还需要更密切关注胎心监护上宫缩与胎心率变化的关系。因为这类孕妇的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当宫缩发生时,要观察胎心率的反应是否正常。如果胎心率不能随着宫缩的出现而有正常的反应,如胎心率下降幅度较大、恢复缓慢等,提示可能存在胎儿宫内缺氧等严重问题,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改变孕妇体位、吸氧等,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二)早产风险孕妇
1.情况说明:如既往有早产史、宫颈机能不全等情况的孕妇。
2.观察要点:对于这类孕妇,要严格观察宫缩情况。一旦发现宫缩频率增加、强度有所增强或者宫缩持续时间延长等情况,需要高度警惕早产的发生。要详细记录宫缩的相关指标,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采取抑制宫缩等措施来延长孕周,保障胎儿在宫内的发育。例如,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即使宫缩不强烈,但如果出现频繁的不规律宫缩,也需要密切监测,因为这类孕妇发生早产的风险极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宫颈环扎等相应的治疗措施来预防早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