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跟反应性关节炎怎么区别
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损害为主的退行性关节病,与年龄、肥胖等因素相关,表现为关节疼痛等,实验室及影像检查有相应特点,需与其他病鉴别;反应性关节炎是继发于其他部位感染的无菌性炎性关节病,与肠道等感染相关,有特定临床表现等,也需鉴别,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并累及整个关节组织的常见关节疾病,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等。其病因主要与年龄增长、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因素有关,是一种退行性病变,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女性在绝经后患病率上升明显,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关节过度使用的人群发病风险也更高。
反应性关节炎:是一种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后出现的无菌性炎性关节病。通常与肠道感染(如志贺菌、沙门菌、耶尔森菌等感染)或泌尿生殖道感染(如衣原体等感染)相关,发病机制与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异常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有感染史的人群易患。
二、临床表现
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畸形和功能障碍。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早期多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变为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受累关节可出现肿胀,多因关节积液或骨质增生所致,关节僵硬以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较为明显,活动后可缓解,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关节畸形,如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等,不同受累关节有其特定表现,如膝关节骨关节炎可出现行走困难等。
反应性关节炎:起病较急,常见症状为关节炎,多为非对称性下肢大关节炎,如膝关节、踝关节等,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灼热感,伴活动受限。同时可伴有尿道炎、宫颈炎等泌尿生殖道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或阴道分泌物增多等,部分患者有眼炎,表现为结膜炎、虹膜炎等,皮肤黏膜也可出现病变,如掌跖红斑、溢脓性皮肤角化症等。
三、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表现
骨关节炎: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指标,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影像学检查早期X线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骨赘形成等;磁共振成像(MRI)可更早发现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等病变。
反应性关节炎: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多,HLA-B27阳性率较高。影像学检查早期关节超声可发现关节积液、滑膜增生等,X线早期多无异常,后期可出现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关节炎: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需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其他炎性关节病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多为对称性小关节受累,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多阳性;银屑病关节炎有银屑病皮肤表现,关节病变与骨关节炎不同。
反应性关节炎:根据前驱感染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需与感染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鉴别,感染性关节炎多有明确感染灶,关节液穿刺可发现病原菌;类风湿关节炎一般无前驱感染病史,HLA-B27阴性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骨关节炎在儿童中较少见,若儿童出现关节相关症状,多考虑先天性关节发育异常等其他疾病,反应性关节炎在儿童中也可发生,儿童患者需密切关注感染情况,及时治疗前驱感染,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诊断和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老年人:老年人骨关节炎更为常见,需注意关节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和关节损伤,反应性关节炎在老年人中发病相对较少,若老年人出现关节症状,要详细询问病史,排查感染因素,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在检查和用药时需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女性: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患病率升高,需注意补钙、维持合理体重等预防措施,反应性关节炎女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孕期和哺乳期女性患反应性关节炎时,治疗需权衡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