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疼痛怎么治疗
脊柱侧弯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观察随访、物理治疗(牵引、康复训练、支具治疗);手术治疗有适应证及脊柱融合术、生长棒技术等方式,且不同患者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不同治疗选择有差异。
一、非手术治疗
1.观察随访:对于轻度脊柱侧弯且无明显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尤其是骨骼发育未成熟的青少年,需定期进行脊柱侧弯角度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监测病情变化。因为青少年骨骼仍在生长发育,脊柱侧弯可能会随生长而进展,通过定期随访能及时发现侧弯角度的变化情况。例如,每4-6个月进行一次脊柱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检查,观察Cobb角的变化,如果Cobb角小于20度,可继续观察随访。
2.物理治疗
牵引疗法:对于因脊柱侧弯导致局部肌肉紧张引起疼痛的患者,牵引可以松解紧张的肌肉,改善脊柱的力学平衡。通过特定的牵引装置,对脊柱施加适当的牵引力,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等结构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一般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设定牵引的重量、时间等参数,每次牵引时间通常在30-60分钟,可每周进行数次。
康复训练:包括针对性的脊柱柔韧性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如游泳(特别是蛙泳,在游泳过程中脊柱能得到多方向的活动)等,有助于改善脊柱的活动度,减轻侧弯引起的不适;肌肉力量训练主要是加强脊柱周围的肌肉,如核心肌群的训练,通过平板支撑等动作,增强腹部、背部等肌肉力量,从而更好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轻疼痛。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训练强度要逐渐增加,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损伤。
支具治疗:对于骨骼发育未成熟、Cobb角在20-40度之间的脊柱侧弯患者,支具治疗是常用的非手术方法。支具可以通过外力限制脊柱侧弯的进展,防止侧弯角度进一步增大。例如波士顿支具等,患者需要每天佩戴一定时间(一般每天不少于23小时),定期复查调整支具。在佩戴支具期间,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防止长时间压迫引起皮肤破损等问题,同时要密切关注脊柱侧弯角度的变化以及身体的适应情况。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当脊柱侧弯Cobb角大于40-50度(具体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骨骼发育情况等综合判断),且侧弯进展较快,或者非手术治疗无法控制侧弯进展,同时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时,通常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对于骨骼尚未发育成熟的患者,如果Cobb角进展迅速,可能在更早的角度就需要考虑手术干预。
2.手术方式
脊柱融合术:通过植入金属内固定装置(如椎弓根螺钉等),将病变节段的脊柱进行融合,以矫正脊柱侧弯畸形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这种手术可以有效地纠正脊柱的弯曲,但术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并且融合节段的脊柱活动度会受到一定影响。手术过程中会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但是术后仍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生长棒技术:适用于骨骼尚未发育成熟的脊柱侧弯患者。生长棒可以在不融合脊柱的情况下,随着患者的生长逐渐延长,持续矫正脊柱侧弯。这种手术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脊柱的生长潜力,但需要多次进行手术调整生长棒,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监测脊柱的生长和侧弯矫正情况,同时要注意避免生长棒相关的并发症,如感染、内固定松动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治疗选择上会有所不同。例如,青少年患者由于骨骼仍在发育,在治疗时更倾向于非手术的支具治疗或生长棒技术等保留生长潜力的方法;而成年患者如果侧弯角度较大且疼痛明显,可能更适合脊柱融合术等手术方式。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加重脊柱的负担;对于有既往脊柱相关疾病病史的患者,在治疗脊柱侧弯疼痛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充分考虑既往病史对当前治疗的影响以及当前治疗对既往病情的可能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