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确定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可找到明确原发病因,去除后血压可能恢复正常,常见病因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肾动脉狭窄(肾缺血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血管收缩)、嗜铬细胞瘤(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致血压急剧波动);其诊断要点包括病史采集(问发病年龄、血压情况等)、实验室检查(检测相关激素等指标)、影像学检查(定位原发病);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在病因、血压特点有别,明确继发性高血压对制定正确治疗方案、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一、继发性高血压的定义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它是相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而言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不明确,而继发性高血压可以找到明确的原发病因,去除这些病因后,血压有可能恢复正常。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疾病都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
二、常见的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及相关机制
(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发病机制: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过多的醛固酮会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均可发生,一般来说,中青年女性相对更易患此疾病。患者往往有高血压伴有低血钾的表现,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存在长期精神紧张等情况可能会加重病情发展。
(二)肾动脉狭窄
1.发病机制:肾动脉狭窄会导致肾脏缺血,刺激肾脏分泌过多的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肾动脉狭窄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动脉硬化导致的肾动脉狭窄多见于中老年人,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可发生于青少年,男性和女性均可患病。长期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促使病情进展。
(三)嗜铬细胞瘤
1.发病机制:嗜铬细胞瘤主要分泌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会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呈现阵发性或持续性升高的特点。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性别均有发病可能,患者在情绪激动、劳累等情况下容易诱发血压的明显波动,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增加发作的频率。
三、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年龄、血压升高的情况(是突然升高还是逐渐升高、血压波动情况等)、是否有家族史、是否有其他系统疾病的相关表现(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能有乏力、肢体麻木等低血钾相关表现;嗜铬细胞瘤患者可能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询问重点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要询问是否有先天性泌尿系统疾病等相关病史,中老年患者要关注是否有动脉硬化等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对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需要检测血、尿醛固酮水平等;肾动脉狭窄患者可能需要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指标;嗜铬细胞瘤患者需要检测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等。
(三)影像学检查
1.对于肾动脉狭窄可进行肾动脉超声、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进行肾上腺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嗜铬细胞瘤可进行肾上腺或其他部位的CT、MRI等检查来定位肿瘤。
四、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区别及意义
(一)区别
1.病因方面: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的原发病因。
2.血压特点方面:继发性高血压的血压可能更难控制,部分患者血压升高较明显且有其自身疾病相关的特殊表现;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相对较为缓慢,一般有家族聚集性等特点。
(二)意义
明确是继发性高血压对于治疗至关重要,因为去除原发病因后,很多患者的血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治愈,而原发性高血压需要长期规范的降压治疗来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准确区分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