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急性阑尾炎术后有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出血、粪瘘等并发症,切口感染与手术污染、患者自身状况等相关,致切口红肿疼痛等;腹腔脓肿因阑尾炎症重等,表现为发热腹痛等;出血多因系膜结扎线松脱等,有腹痛腹胀等表现;粪瘘由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等引起,致腹痛发热等且影响营养,不同患者群体在各并发症上有不同特点及影响。
1.切口感染
发生情况:是急性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各类阑尾炎中,尤其是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污染、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肥胖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一般来说,当手术切口受到细菌污染,且患者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时,就容易引发切口感染。例如,有研究表明,肥胖患者由于皮下脂肪较厚,手术切口愈合相对困难,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较正常体重患者有所增加;而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控制不佳,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也更容易出现切口感染情况。
相关影响:切口感染会导致患者术后切口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渗出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对于儿童患者而言,由于其皮肤和皮下组织相对娇嫩,且自身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发生切口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来促进切口愈合。
2.腹腔脓肿
形成原因:多是由于阑尾炎症较重,穿孔后腹腔内的脓液没有得到彻底引流,或者术后腹腔内发生继发性感染所致。例如,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或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中,如果腹腔冲洗不彻底,残留的炎性物质就可能导致腹腔脓肿的形成。另外,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也会增加腹腔脓肿发生的风险。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等情况可能影响腹腔的恢复,间接增加腹腔脓肿的发生几率;而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发生腹腔脓肿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
表现及影响:患者可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压痛性包块等表现。腹腔脓肿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影响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严重时可能需要再次手术进行引流等处理,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风险。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对腹痛等症状的表达相对不精确,更需要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3.出血
发生情况:多因阑尾系膜的结扎线松脱,引起系膜血管出血。这种情况在术后早期较为常见。比如手术中对阑尾系膜的结扎不牢固,术后随着胃肠道蠕动等影响,结扎线可能松脱,导致系膜血管破裂出血。另外,患者本身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也会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对于有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病史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如果没有合理调整抗凝药物的使用,术后出血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而儿童患者如果存在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等情况,术后出血的风险也相应升高。
表现及应对: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失血性休克等表现。一旦发生出血,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再次手术止血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血液循环系统相对脆弱,出血后的病情变化较为迅速,更需要医护人员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情况。
4.粪瘘
产生缘由:多因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盲肠壁损伤等原因导致。例如,阑尾残端处理不当,结扎线脱落,使肠道内的粪便通过瘘口流出。另外,对于一些病情复杂、阑尾炎症严重累及盲肠的患者,盲肠壁损伤后愈合不良也容易形成粪瘘。有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炎症性肠病患者,本身肠道黏膜处于炎症状态,术后发生粪瘘的风险相对较高;而老年患者由于肠道功能相对减退,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也可能增加粪瘘发生的几率。
影响及处理:粪瘘会导致患者出现腹痛、发热等表现,并且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因为粪便流出会丢失大量营养物质。处理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保持引流通畅、加强营养支持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粪瘘对其营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需要特别关注营养补充和瘘口的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