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是怎么回事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反复发作的炎症,病因有胆囊结石、细菌感染、胆囊排空障碍等,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等,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如老年症状不典型、女性与激素等有关、儿童少见且手术需慎评、有基础病史者需加强管理。
一、慢性胆囊炎的定义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的、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多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也可起始即为慢性炎症。
二、慢性胆囊炎的病因
1.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病因,结石可引起胆囊黏膜损伤,胆汁排出不畅,反复刺激胆囊导致炎症持续存在。约90%以上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合并胆囊结石。
2.细菌感染:肠道细菌可经胆管、淋巴途径或血行感染胆囊,当胆囊有梗阻时,细菌容易滋生繁殖引发炎症。
3.胆囊排空障碍:如胆囊运动功能障碍等,可导致胆汁淤积,胆囊黏膜受胆汁刺激发生炎症。
三、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多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或加重。部分患者可无明显腹痛,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
消化不良:可出现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与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汁排泄不畅影响消化功能有关。
2.体征:部分患者右上腹可有轻度压痛,Murphy征可呈阳性(检查者将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左手拇指按压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如因拇指压迫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
四、慢性胆囊炎的诊断
1.病史:有反复右上腹不适或疼痛等相关症状,尤其有胆囊结石病史。
2.体格检查:如上所述的右上腹压痛、Murphy征等。
3.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可显示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或增大、胆囊内结石等情况,能直观反映胆囊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CT及MRI检查: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胆囊的病变情况,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进一步选用,但一般不作为首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有轻度升高,肝功能检查部分患者可有胆红素、转氨酶等轻度异常。
五、慢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饮食调整:患者应避免进食油腻、高脂肪食物,以减少胆囊收缩引起的疼痛发作。对于肥胖患者,应控制体重,因为肥胖是慢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之一,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胆囊功能。
药物治疗:可使用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促进胆汁排泄,减轻症状。对于伴有消化不良的患者,可适当使用促进消化的药物。
2.手术治疗
对于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尤其是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手术切除胆囊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但对于老年患者或存在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
六、不同人群慢性胆囊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群:老年慢性胆囊炎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等表现可能较轻,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手术等治疗方式的影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可能较慢,要加强术后护理,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女性人群:女性患慢性胆囊炎的概率可能与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在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及胆囊排空功能改变,胆囊炎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孕期胆囊炎的处理需谨慎权衡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
3.儿童人群:儿童慢性胆囊炎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胆道异常等因素有关。儿童患者在治疗上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等,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对身体的影响需要充分评估。
4.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有胆道系统基础病史,如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等的患者,发生慢性胆囊炎的风险较高,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饮食等方面的管理,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