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注意事项有哪些
急性荨麻疹需从避免诱因、皮肤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注意及特殊人群注意等方面进行综合应对,明确过敏原并规避、保持皮肤清洁等,儿童、老年及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各自需注意的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发病情况,合理调整饮食。
一、避免诱因
1.明确过敏原并规避:急性荨麻疹往往与过敏原接触有关,需通过过敏原检测(如斑贴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可能的过敏原,常见过敏原包括食物(如鱼虾、坚果、牛奶等)、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吸入物(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例如,若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应严格避免食用该食物;若对某种药物过敏,应告知医生,避免使用相关药物。不同年龄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而成年人可能因职业等因素接触花粉、尘螨等吸入性过敏原的机会更多。
2.注意环境因素: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定期清扫灰尘、更换床单被罩等,减少尘螨滋生;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等。生活方式方面,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因为这些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急性荨麻疹。有慢性病史的患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其免疫系统处于相对异常状态,更易发生急性荨麻疹,需特别注意诱因规避。
二、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轻柔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清洁频率不宜过高,以免破坏皮肤屏障。不同年龄皮肤特点不同,儿童皮肤较薄嫩,清洁时更要注意力度和产品选择;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清洁后可适当使用保湿剂。
2.避免搔抓:搔抓会使皮肤破损,不仅可能加重瘙痒症状,还易导致皮肤感染。要告诫患者尽量克制搔抓冲动,可通过轻轻拍打皮肤等方式缓解瘙痒。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加强看护,防止其无意识搔抓。
三、病情观察
1.观察症状变化:密切关注皮疹的形态、大小、数量变化以及瘙痒程度等。若皮疹范围迅速扩大、出现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了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需立即就医。不同年龄段对病情变化的耐受和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不适,需家长仔细观察其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老年人可能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变化可能更为隐匿,需更细致观察。
2.记录发病情况:记录急性荨麻疹发作的时间、诱因、症状表现等,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记录每次发作是否与特定食物、药物或环境因素相关,以及发作时皮疹出现的部位、持续时间等。
四、饮食注意
1.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发病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可能加重皮肤瘙痒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对饮食的耐受和需求不同,儿童饮食需注重营养均衡,同时避免食用可能过敏的食物;老年人饮食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2.合理选择饮食: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菠菜等,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同时,可选择一些具有抗过敏作用的食物,如红枣等,但需注意个体差异,并非所有人食用后都能起到明确的抗过敏效果。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急性荨麻疹需特别注意,由于其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症状。要注意保持儿童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老年患者:老年人患急性荨麻疹时,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其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同时注意皮肤护理,避免因皮肤瘙痒搔抓导致皮肤损伤引发感染等并发症。用药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谨慎选择药物。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急性荨麻疹需谨慎处理,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要尽量寻找并规避过敏原,通过温和的皮肤护理缓解症状,如使用温和的保湿剂等。若病情需要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