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改善心肌缺血相关药物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针对心悸相关药物需根据原因选择,如心律失常相关的胺碘酮等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处理;非药物干预有生活方式调整(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调节(冥想、瑜伽、深呼吸等缓解紧张情绪)来改善心悸心肌缺血状况
一、改善心肌缺血相关药物
(一)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还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例如硝酸甘油,它能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舌下含服后1-3分钟即可起效,但青光眼患者禁用,因为硝酸酯类药物可升高眼内压,可能加重青光眼病情,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因其血管扩张作用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引发头晕等不适。
(二)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像美托洛尔,它可用于治疗心悸心肌缺血,但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因为这类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诱发支气管痉挛,加重呼吸困难;运动员等特殊人群使用时也需谨慎评估,由于其可能影响心率等指标,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有严重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钟)、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也禁用,因为会进一步抑制心脏传导系统。
(三)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能阻止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膜,使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例如氨氯地平,它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均可应用,但对于心力衰竭伴有严重左心室功能减退的患者使用需谨慎,因为可能影响心脏功能;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监测血压,因其对血压的影响可能更敏感,避免出现低血压等不良事件。
二、针对心悸相关药物(需根据心悸具体原因选择)
(一)如果心悸是由心律失常引起且与心肌缺血相关
1.对于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若心肌缺血是诱因之一,可能会用到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但胺碘酮有较多不良反应,如肺毒性、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在使用时需严格评估患者情况,老年人、有肺部疾病或甲状腺疾病病史的患者更要谨慎,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肺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指标。
2.如果是缓慢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悸且与心肌缺血相关,一般不首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提升心率,而是需评估是否存在可纠正的病因,如电解质紊乱等,若需要提升心率,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心肌缺血的药物,且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需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
三、非药物干预相关
(一)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要低盐、低脂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可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低脂饮食可减少血脂在血管壁的沉积,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重。例如每日钠盐摄入应控制在6克以下,减少动物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肥肉等。
2.运动方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强度一般以运动时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为宜,如50岁的人运动时心率应不超过170-50=120次/分钟。运动频率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对于有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心肌缺血情况的患者,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运动加重心肌缺血。
3.戒烟限酒也非常重要,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饮酒过量会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心悸心肌缺血患者必须戒烟,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二)心理调节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可加重心悸心肌缺血的症状,患者可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进行心理调节。冥想可每天进行1-2次,每次15-20分钟;瑜伽可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瑜伽体式进行练习;深呼吸可采用腹式呼吸,每天进行数次,每次深呼吸持续5-10秒,通过心理调节缓解紧张情绪,从而对心悸心肌缺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尤其是对于精神压力较大的人群,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