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是怎么回事
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可能由肠道感染(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乳糖不耐受)、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器质性消化不良)、其他系统疾病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药物副作用等引起,出现该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心情舒畅,特殊人群更需及时就医。
一、肠道感染
1.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肠道后,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影响肠道的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从而出现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的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沙门氏菌感染可使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进而引起腹泻。一般来说,此类感染可能与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有关,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2.病毒感染:像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肠道时,会对肠道上皮细胞造成破坏,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轮状病毒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常引起秋季腹泻,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诺如病毒感染则可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
二、肠道功能紊乱
1.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失调、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就表现为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且症状会受情绪因素影响,比如焦虑、紧张等情绪可能会加重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
2.乳糖不耐受: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摄入的乳糖,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引起肠道渗透压改变,导致腹泻、腹胀等症状,表现为大便不成形,一般在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后出现症状。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存在,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多在婴儿期发病,后天性乳糖不耐受可在任何年龄段因各种原因出现,比如一些成年人因肠道疾病等导致乳糖酶分泌减少而出现乳糖不耐受。
三、消化不良
1.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患者可出现餐后饱胀、早饱、腹泻、大便不成形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更容易患病。
2.器质性消化不良: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从而出现腹泻、大便不成形的情况。不同年龄段均可因相应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有基础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四、其他系统疾病影响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出现腹泻、大便不成形的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还常伴有多汗、心慌、消瘦等症状。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胃肠神经病变,影响肠道的神经调节功能,导致肠道蠕动紊乱,出现腹泻、大便不成形的情况,有时还会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均有可能发生,尤其是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
五、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腹泻、大便不成形的副作用,例如抗生素,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起腹泻;一些化疗药物也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反应,出现腹泻症状。不同药物可能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相关药物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自身大便情况。
如果经常出现腹泻大便不成形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肠镜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生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出现这种情况更应及时就医,因为他们的身体状况相对特殊,需要更谨慎地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