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需观察病情、做好皮肤和牵引护理;术后要护理伤口、体位和进行功能锻炼;还要护理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并进行饮食和康复指导,根据不同年龄患者特点采取相应护理及指导措施。
一、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需密切观察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同时注意骨折部位的肿胀程度、疼痛情况及末梢血液循环。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更要关注其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因为骨折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加重。
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其玩耍、活动对骨折部位的影响,观察骨折处是否有异常活动等情况,由于儿童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谨慎观察愈合进程。
2.皮肤护理
因患者需长期卧床,要定时为患者翻身,预防压疮。对于皮肤容易出汗的患者,如肥胖患者或夏季时,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使用爽身粉等保持皮肤干燥,但要注意避免爽身粉进入伤口。对于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的特点,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可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备。儿童患者皮肤娇嫩,翻身时要注意避免擦伤皮肤,选择合适的翻身频率,一般2小时左右翻身一次。
3.牵引护理
若患者采用牵引治疗,要确保牵引装置的正确安装和固定,保持牵引重量适中。对于牵引的绳索要检查是否有断裂等情况,牵引的方向要正确。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严重,牵引时要注意牵引力量的调整,避免过度牵引导致骨折端分离等情况。儿童患者牵引时要密切观察牵引效果,防止牵引过度影响生长发育。
二、术后护理
1.伤口护理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对于伤口愈合情况,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特点,老年患者伤口愈合相对较慢,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如红肿、疼痛加剧等。儿童患者伤口愈合快,但也要注意预防感染,及时更换敷料。
2.体位护理
术后患者体位要保持正确,一般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要协助其保持正确体位,可使用枕头等辅助物保持患肢位置。儿童患者好动,要注意防止其自行改变体位,可通过安抚等方式让患儿配合保持正确体位。
3.功能锻炼
早期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功能锻炼的强度和时机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儿童患者功能锻炼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如出现疼痛加剧等不适要及时调整锻炼方案。
三、并发症护理
1.肺部感染
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可协助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老年患者因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更要重视排痰;儿童患者要注意拍背的力度,避免损伤肺部组织。
2.深静脉血栓
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被动或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风险患者,如老年、肥胖患者等,可使用弹力袜等辅助预防深静脉血栓。儿童患者也要注意下肢的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骨折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
3.泌尿系统感染
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要注意保证其充足的水分摄入,老年患者可能因口渴感不敏感需主动提醒饮水,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方式鼓励其多饮水。
四、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合理饮食,增加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促进骨折愈合。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饮食需求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要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老年患者要注意饮食易消化,同时保证钙的摄入预防骨质疏松加重。
2.康复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和方法,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不同年龄患者的康复计划不同,老年患者康复计划要注重安全性和稳定性;儿童患者康复计划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以不影响正常生长为前提。定期随访,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