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宫内窘迫是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发生原因有急性(如脐带因素、胎盘早剥等)和慢性(如孕妇全身性疾病、胎儿自身因素等)之分,临床表现包括急性(胎心率异常、胎动异常、羊水胎粪污染)和慢性(孕妇相关指标异常、胎儿生长受限、胎心监护异常),诊断方法有胎心监护、超声检查、胎儿头皮血pH测定等,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处理原则分急性(改善缺氧、尽快终止妊娠)和慢性(针对病因治疗、监测胎儿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孕妇要定期产检、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存在高危因素的胎儿孕妇要自数胎动、配合检查。
一、发生原因
急性胎儿宫内窘迫:多因脐带因素(如脐带脱垂、脐带绕颈、脐带打结等)、胎盘早剥、孕妇休克、缩宫素使用不当等导致。例如脐带脱垂时,脐带会受到压迫,阻断胎儿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急性缺氧;胎盘早剥会使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导致胎儿急性缺氧。
慢性胎儿宫内窘迫:常见于孕妇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影响胎盘血液循环;胎儿自身因素,如胎儿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胎儿畸形等;还有孕妇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导致慢性胎儿宫内窘迫。比如孕妇长期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胎盘的血流灌注,进而影响胎儿的氧气供应。
二、临床表现
急性胎儿宫内窘迫:主要表现为胎心率异常,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钟,若胎心率<110次/分钟或>160次/分钟,且持续不恢复,可能存在胎儿窘迫;胎动异常,初期胎动频繁,随后逐渐减弱及次数减少,最终胎动消失;羊水胎粪污染,羊水可呈黄绿色、浑浊状。
慢性胎儿宫内窘迫:孕妇体重、宫高、腹围增长缓慢,胎动次数减少;胎儿生长受限,通过超声检查可发现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低于同孕周正常范围;胎心监护可出现基线变异减少、晚期减速等异常图形。
三、诊断方法
胎心监护:是常用的监测方法,通过持续记录胎心率的变化以及宫缩时胎心率的反应来判断胎儿宫内情况。例如出现频繁的晚期减速、变异减速等,提示胎儿可能存在宫内窘迫。
超声检查:可观察胎儿的生物物理指标,如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肌张力、羊水量等,还能检测脐动脉血流等情况。若发现羊水量过少、脐动脉舒张期血流缺失或倒置等,有助于诊断胎儿宫内窘迫。
胎儿头皮血pH测定:通过采取胎儿头皮血进行血气分析,了解胎儿酸碱平衡状态。正常胎儿头皮血pH应在7.25~7.35之间,若pH<7.20,提示胎儿有酸中毒,存在宫内窘迫。
四、对胎儿的影响及处理原则
对胎儿的影响: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限、神经系统损伤、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等。例如长期慢性缺氧可能影响胎儿大脑的发育,导致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处理原则:
急性胎儿宫内窘迫:应立即采取措施改善胎儿缺氧状况。如改变孕妇体位,采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吸氧,提高孕妇血氧含量,进而改善胎儿缺氧;若经上述处理无好转,应尽快终止妊娠,根据孕周及产程进展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如剖宫产等。
慢性胎儿宫内窘迫: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孕妇的基础疾病等;密切监测胎儿情况,若胎儿已接近足月,估计出生后生存能力较强,可考虑终止妊娠;若胎儿孕周较小,可在严密监护下继续妊娠,并尽量延长孕周,同时促进胎儿肺成熟等。
五、不同人群相关注意事项
孕妇方面:孕期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迹象。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若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基础疾病,应积极配合治疗,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产检和处理。
胎儿方面:对于存在胎儿宫内窘迫高危因素的胎儿,如脐带绕颈的胎儿,孕妇应自数胎动,密切关注胎动情况,一旦发现胎动异常及时就医。在孕期超声检查等产前检查中,应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相关问题。
总之,胎儿宫内窘迫是一种需要重视的产科情况,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恰当的处理,能够最大程度保障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