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的原因有哪些
脊柱侧弯的引发因素多样,包括先天性的脊柱胚胎发育异常、神经肌肉因素(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瘫、脊髓灰质炎,肌肉病变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姿势性因素(儿童青少年长期不良姿势及成年人长期不良姿势)、退变性因素(中老年人脊柱退变,女性绝经后因雌激素下降风险更高)以及其他因素(营养因素如严重营养不良影响骨骼发育,疾病因素如马方综合征影响结缔组织致脊柱侧弯)
一、先天性因素
(一)脊柱胚胎发育异常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脊柱的分节、形成等环节出现异常可能导致脊柱侧弯。例如,椎体形成障碍,如半椎体,半椎体的存在会使脊柱生长不平衡,进而引发脊柱侧弯。这种情况在胎儿时期就已奠定基础,与遗传等胚胎发育相关因素密切相关,不同性别在胚胎发育阶段面临的遗传等风险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家族中有相关遗传病史的人群,后代发生因胚胎发育异常导致脊柱侧弯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神经肌肉因素
(一)神经系统病变
1.脑瘫:脑瘫患儿由于神经系统受损,肌肉控制能力异常,常出现肌肉不平衡,进而引起脊柱侧弯。此类患儿多存在运动发育迟缓等问题,在儿童时期较为常见,性别差异不明显,但患儿的生活方式主要以康复训练等为主,若康复训练不规范或不及时,脊柱侧弯可能会加重。
2.脊髓灰质炎:曾经患过脊髓灰质炎的患者,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肌肉无力,脊柱两侧肌肉力量不平衡,容易发生脊柱侧弯。这部分人群可能在患病后的生长发育阶段出现脊柱侧弯相关问题,年龄跨度较广,不同性别在患病后出现脊柱侧弯的风险无显著差异,但患病后的康复情况对脊柱侧弯的发展影响较大。
(二)肌肉病变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肌肉病变患者,肌肉逐渐萎缩无力,无法维持脊柱的正常力学平衡,从而引发脊柱侧弯。这类患者多有家族遗传倾向,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开始出现症状,性别方面,不同肌肉病变类型在性别上的发病差异不同,但总体而言,肌肉病变导致的脊柱侧弯会随着病情进展而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
三、姿势性因素
(一)长期不良姿势
1.儿童青少年时期:儿童青少年如果长期坐姿不正,如弯腰驼背、书包单肩背等,会使脊柱两侧受力不均,长期下来容易导致脊柱侧弯。例如,长时间单肩背厚重的书包,会使脊柱向一侧过度弯曲以保持身体平衡,这种不良姿势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且与他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密切相关,不同性别在此阶段都可能因不良姿势引发脊柱侧弯,但女生可能因骨骼发育等因素在相同不良姿势下更易出现脊柱侧弯进展。
2.成年人:成年人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也可能逐渐引发脊柱侧弯,尤其是本身脊柱柔韧性相对较差的人群,不良姿势对脊柱力学平衡的破坏更为明显,会随着年龄增长和不良姿势的累积而使脊柱侧弯风险增加。
四、退变性因素
(一)脊柱退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发生退变,如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等。椎间盘退变会导致椎间隙高度改变,椎体骨质增生可能会刺激周围组织,进而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引发脊柱侧弯。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快,脊柱退变相关的脊柱侧弯风险相对男性更高,且随着年龄增加,退变程度加重,脊柱侧弯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都可能增加。
五、其他因素
(一)营养因素
严重营养不良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骨骼强度和结构异常,增加脊柱侧弯的发生风险。例如,儿童青少年时期缺乏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会影响骨骼的矿化,使脊柱骨骼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脊柱侧弯。不同性别在营养摄入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如女性可能因节食等原因更易出现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从而增加脊柱侧弯风险,但总体而言,营养均衡对预防脊柱侧弯至关重要。
(二)疾病因素
某些代谢性疾病,如马方综合征等,会影响结缔组织的功能,导致脊柱等部位的结构异常,引发脊柱侧弯。马方综合征患者除了脊柱侧弯外,还可能伴有眼部和心血管等系统的异常,这类患者的脊柱侧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不同性别都可能患病,但疾病本身的特征会影响脊柱侧弯的表现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