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先发烧后起荨麻疹
小孩先发烧后起荨麻疹,涉及多种生理机制,发烧是免疫系统对病原体防御反应,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或病原体作用可引发荨麻疹。常见诱发因素有感染(病毒、细菌感染)、药物(抗生素、退烧药等)、食物(海鲜等易过敏食物)。诊断时医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需与幼儿急疹、麻疹、猩红热等鉴别。治疗以缓解症状等为目标,发烧可物理或药物降温,荨麻疹用抗组胺药;护理要保持皮肤清洁等。特殊人群中,低龄儿童治疗护理需谨慎,有过敏史儿童要密切观察病情,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
一、生理机制与病理联系
小孩先发烧后起荨麻疹,可能涉及多种生理机制。发烧通常是身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一种防御反应,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会释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细胞因子会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导致发烧。在发烧过程中,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免疫细胞会识别和攻击病原体。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时,可能会出现免疫紊乱,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组胺会使皮肤和黏膜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荨麻疹。此外,一些病原体本身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荨麻疹的发生,例如病毒感染时,病毒的抗原成分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引发过敏反应,进而出现荨麻疹。
二、常见诱发因素
1.感染因素:这是导致小孩先发烧后起荨麻疹的常见原因之一。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都可能引起发烧,同时诱发荨麻疹。例如,儿童感染风疹病毒后,通常先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部分皮疹表现为荨麻疹样。
2.药物因素:小孩在发烧期间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退烧药等,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是常见的引起药物过敏的药物之一,使用后可能在用药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荨麻疹。
3.食物因素:发烧时小孩的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此时如果食用了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牛奶、鸡蛋等,可能会诱发荨麻疹。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生在诊断时,首先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烧的时间、程度、伴随症状,以及荨麻疹出现的时间、部位、形态等。同时,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皮疹的特点,如是否为风团样皮疹、是否有瘙痒感、皮疹的分布情况等。此外,还可能会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毒抗体检测等,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需要与其他可能出现皮疹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幼儿急疹、麻疹、猩红热等。幼儿急疹通常是高热35天后热退疹出,皮疹为散在的玫瑰色斑丘疹;麻疹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前驱症状,口腔可见麻疹黏膜斑,皮疹为红色斑丘疹,从耳后、发际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猩红热表现为发热、咽痛,草莓舌,皮疹为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
四、治疗与护理
1.治疗原则: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为主要目标。对于发烧,若体温不超过38.5℃,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小孩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若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对于荨麻疹,可使用抗组胺药物来减轻症状。
2.护理要点:保持小孩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以免引起皮肤破损和感染。穿着宽松、柔软、透气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饮食方面,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要保证小孩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低龄儿童:低龄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在治疗和护理时需要特别谨慎。在使用退烧药和抗组胺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物理降温时,要注意水温不宜过低,以免引起小孩不适。
2.有过敏史的儿童:对于有过敏史的儿童,在发烧和出疹期间,要更加密切地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发现皮疹加重、呼吸困难、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过敏反应加重,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