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小腹胀痛怎么回事
月经期间小腹胀痛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包括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子宫平滑肌收缩、血管痉挛,青春期女性常见,精神紧张等会加重;子宫收缩促使经血排出,子宫后位及不良生活方式会加剧胀痛;盆腔充血压迫周围组织,经血量多及长期久坐久站会加重症状。病理性因素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出血刺激组织;子宫腺肌病,内膜侵入肌层致子宫增大;盆腔炎,炎症刺激使盆腔组织充血水肿;子宫肌瘤,较大或位置特殊时压迫周围组织。针对不同年龄段女性给出温馨提示,青春期女性胀痛轻者可喝红糖水等缓解,重者及时就医;育龄期女性需排除宫外孕,有相关病史者警惕疾病,定期检查;更年期女性关注身体变化,胀痛不缓解或有异常及时检查排除肿瘤等疾病。
一、生理性因素
1.前列腺素分泌增加: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合成并释放前列腺素,其中前列腺素F2α和前列腺素E2含量增加。这些前列腺素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小腹胀痛。一般青春期女性较为常见,因为此时生殖内分泌轴发育尚不完善,激素水平波动大,前列腺素分泌也相对不稳定。生活中,精神紧张、压力大可能会加重前列腺素的分泌,使胀痛感更明显。
2.子宫收缩:月经是子宫内膜脱落的过程,子宫会通过收缩来促使经血排出。子宫收缩时,女性会感觉小腹胀痛。这种情况在子宫后位的女性中可能更明显,因为子宫后位不利于经血流出,子宫需要更强烈的收缩来排出经血。另外,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生活方式会干扰子宫正常的收缩节律,导致胀痛加剧。
3.盆腔充血:在月经期间,盆腔处于充血状态,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引起小腹胀痛。一般来说,经血量较多的女性盆腔充血相对更明显,胀痛感可能也会更强烈。长期久坐或久站会影响盆腔的血液循环,加重充血症状,使胀痛感加重。
二、病理性因素
1.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但由于子宫腔经输卵管与盆腔相通,内膜细胞可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异位生长。异位的内膜也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出血,血液无法排出,刺激周围组织,形成粘连和囊肿,导致小腹胀痛。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患病风险相对较高,且疼痛会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加重,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2.子宫腺肌病:主要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使子宫均匀性增大,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腺体充血、周期性出血导致周围子宫肌层细胞增生、肥大,引起小腹胀痛。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可能与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等造成子宫壁损伤有关。
3.盆腔炎: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炎症刺激会导致盆腔组织充血、水肿,引起小腹胀痛,常在月经前后或性交后加重。不注意经期卫生、有多个性伴侣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几率。
4.子宫肌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当肌瘤较大或生长位置特殊时,会压迫周围组织,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和经血排出,导致小腹胀痛。多见于3050岁女性,与女性性激素相关。肥胖、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等因素可能会促进肌瘤生长。
三、温馨提示
1.青春期女性: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出现小腹胀痛时不要过度紧张,保持充足睡眠和规律作息。经期避免吃生冷、辛辣食物,注意腹部保暖。如果胀痛较轻,可以通过喝红糖水、热敷腹部缓解。若疼痛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2.育龄期女性:如果有性生活且未采取避孕措施,月经期间小腹胀痛还需排除宫外孕等情况。有多次流产史、妇科手术史的女性,若出现小腹胀痛,要警惕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在经期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心情舒畅。
3.更年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激素水平波动大,月经可能会变得不规律,小腹胀痛的情况也可能会有所变化。此时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除了小腹胀痛,还要留意是否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如果胀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排除妇科肿瘤等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