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要点
术后护理包含伤口、体位、康复、疼痛、饮食、排尿排便及并发症预防等多方面。需观察伤口情况并按时换药;术后保持正确卧床姿势并适时翻身;早期进行下肢锻炼,后期逐步增加腰背肌锻炼;评估疼痛并采用合适方法镇痛;保证营养均衡且控制体重;鼓励多饮水防泌尿系统感染,多吃蔬果防便秘;早期活动防深静脉血栓,指导呼吸咳痰防肺部感染,不同年龄段患者护理各有侧重。
一、伤口护理
1.观察伤口情况:术后需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若发现伤口红肿、异常分泌物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于儿童患者,因其皮肤娇嫩,更要注意观察伤口周围皮肤有无过敏等反应,家长需轻柔护理,避免碰撞伤口部位。
2.更换敷料:按照医护人员规定的时间定期更换伤口敷料,更换敷料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伤口感染。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在更换敷料时的护理力度和注意事项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可能因不配合而需要家长更好地固定其身体部位。
二、体位护理
1.术后卧床姿势:一般术后需平卧硬板床,保持腰部伸直,可在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缓解腰部肌肉紧张。对于老年患者,卧床时要注意骨隆突处的护理,防止压疮,可使用气垫床等辅助器具;儿童患者则要确保其卧床姿势舒适且有利于身体恢复,避免因姿势不当影响腰椎恢复。
2.体位变换:术后24-48小时可协助患者翻身,翻身时应保持身体轴线一致,避免扭曲腰部。翻身频率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而定,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或儿童,翻身时需多人协作,动作轻柔。
三、康复锻炼
1.早期锻炼:术后早期可进行下肢肌肉收缩和舒张锻炼,如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运动、股四头肌的收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儿童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根据其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强度和方式,家长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协助儿童进行简单锻炼;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锻炼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2.后期锻炼: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但要注意锻炼强度和频率,避免腰部过度受力。不同年龄患者的锻炼进度和方式需个体化调整,例如儿童患者的腰背肌锻炼要在保证安全和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进行。
四、疼痛管理
1.评估疼痛: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程度、性质等,可采用疼痛评分工具进行评估。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其行为表现等方式判断疼痛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因合并其他疾病,疼痛表现可能不典型,需综合判断。
2.非药物镇痛方法:可采用心理疏导、局部冷敷或热敷等方法缓解疼痛。心理疏导对儿童患者尤为重要,通过安抚等方式减轻其对疼痛的恐惧;对于老年患者,冷敷或热敷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冻伤或烫伤。
五、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和肠道蠕动。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老年患者则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防止便秘等问题。
2.控制体重:建议患者保持合理体重,避免过重增加腰椎负担。对于肥胖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以利于腰椎术后恢复。
六、排尿排便护理
1.排尿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观察其排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老年患者因可能存在前列腺增生等问题,更要关注排尿是否顺畅。
2.排便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可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其排便习惯的培养;老年患者若有便秘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适当措施,但避免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影响腰椎恢复。
七、并发症预防
1.深静脉血栓预防: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下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儿童患者活动相对较少,要定时帮助其进行下肢按摩等;老年患者由于血液黏稠度较高等因素,更要重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2.肺部感染预防: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等。儿童患者要协助其咳痰,防止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因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更要做好肺部护理。



